【设界】瑞典新派 锐不可挡

清新可人的宜家、有品的极简主义金灰色家具;平民化的H&M、时髦的街头服饰品牌Acne Jeans,以及Cheap Monday……这是人们印象中的瑞典设计。

然而,“在冰天雪地的斯德哥尔摩,正涌现出一股颓废、逃避和叛逆的风潮,突显出一种异于现状的风格。”2007年瑞典斯德哥尔摩春季时装周之后,记者Robb Young曾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撰文,定义了瑞典的“新派先锋”。

今年4月9日至5月13日,瑞典对外交流委员会为上海度身定制的“瑞典时尚-探索·时尚·新身份”展在上海南岸艺术中心上演,13位瑞典时尚界的“新派先锋”,以个性化和艺术性为特色,展示了瑞典传统印象之外的另类风格,呈现出一批前卫、惊人的作品。

策展人Maria Ben Saad表示:“设计师们从各种不同领域获取灵感,重新塑造了瑞典时尚的面貌和概念。像H&M这样的瑞典品牌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我们想展现瑞典时尚更加独立、概念化和批判性的一面。” 

安·索菲·贝克 不定义,才有趣

“我从事时尚行业,是因为它是一种最重要、最困难、但却最有意思的艺术形式。”

自2001年初露锋芒,安·索菲·贝克(Ann-Sofie Back)就被誉为瑞典时尚界最耀眼的设计新星。即便如此,人们还是认为她的设计过于前卫,不宜穿着。

另一个争议是,她的设计融入了多少瑞典元素?她从斯德哥尔摩贝克曼设计学院毕业后,设计的服装远离笼罩瑞典时尚圈10年之久的阴霾般的过时之风。在圣马丁学院继续深造后,贝克选择伦敦为事业基地。伦敦时尚周上,她是惟一一位以个人命名品牌发布时装的瑞典设计师,但直到她推出更平易近人的副牌作品,才在瑞典的时装店中占据一席之地。

贝克的设计灵感来自让她恼怒的事物——她对女权主义及流行的陈词滥调的不满。

看看她那些标志性设计:自带文胸的T恤,穿上显得胸部更丰满;连腰带的长裤,只有裤子的前部有腰带,这样看去有种蜂腰的错觉。

贝克的许多服装都会让人产生对衣服定义的困惑:看似衬衫,其实是半裙,领子和袖子都被去掉或放置到别的部位,不再具有原来的功能。贝克本人不愿为她的设计下定义,“正是因为无定义,我的设计才显得有趣。”

马丁·贝尔斯特隆 有机的未来主义

“一个设计系列就该像个什么都不缺的衣橱。”

马丁·贝尔斯特隆(Martin Bergström)形容他的设计理念是一种有机的未来主义,霉菌、菜根和蘑菇,甚至对德国海员、护士和UFO的暗嘲,都是他的灵感来源。

他的招牌设计,擅长从古老的剪裁传统中撷取精致剪裁和细节处理,例如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就不再流行的各种构架技术。因为这个特色,人们很难将其作品划归到具体的历史时期。

贝尔斯特隆毕业于斯德哥尔摩Konstfack艺术与手工艺设计学院,获得纺织学硕士学位。他的时装设计基于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因而手法更接近于艺术创作而非演绎时尚。

他认为,服装之间彼此呼应非常重要。他的每个系列都从一个主题开始,通过服装来叙述、展开主题。通常服装本身就具有二元性:有的貌似夸张却又内在含蓄,有的充满想象、似乎俗不可耐,却又低调地彰显品位。

“最近几年,我的创作就像一个圆圈周而复始,从艺术到时装,再到艺术性的时装。我把一个系列作品的展示当成是艺术品展出。”当然,这些服装对穿着者也有很高的要求——“人体就是支撑服装的骨架子。”

桑德拉·巴克伦德 内在编织法

2007年法国耶尔时装节上,桑德拉·巴克伦德(Sandra Backlund)的模特走上T台那一刻,观众席上顿时鸦雀无声。她那极具艺术性的编织衫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她所设计的系列荣获时装节最高奖The Ink Blot Test,成为她进入国际时尚媒体视线的敲门砖。

巴克伦德所有服装只接受订制,零售店买不到。这些服装且均由她自己制作,因为其编织技术太复杂,无法包给别人生产。不过,她认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未来:“我相信在独自打理的过程中,会让我不断成熟,让我思考如何迈向下一个台阶。”

从2004年贝克曼学院的毕业设计开始,巴克伦德就在瑞典受到广泛关注。这些系列中,有用头发做成的服装,她以新潮的方式更新了传统手工编织工艺,同时运用全新手法来展示人体自然曲线。“我曾经参考大量的资料,但现在什么也不看,完全只凭内在感觉。即便如此,我也从不认为自己是艺术家,我的作品只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而已。”

布兰克 质感填补空白

粗犷、剪裁考究和混搭,是布兰克(Blank)品牌设计师Asa Goransson和Fredrik Blank的设计理念。

粗犷——他们的灵感通常都未经雕琢;剪裁考究——他们注重品质、力求合身;混搭——他们追求各种元素割裂开、却又相互冲撞的结果。

没有那粗犷、略带歪斜的一面,布兰克的设计可能就和其他高级设计品牌没什么区别。他们的风格具有一种不断颠覆的张力,作品意义高于剪裁得体的服装。自千禧年首次发布以来,布兰克相继推出6个系列后,设计师停下小憩,转而为其他设计行做兼职,直到2006年才重振自己的品牌。

实际工艺制作过程中,他们倾注大量时间,全力向员工诠释作品所要表达的理念:“你要意识到,确确实实打好基础有多重要。要是我们少走一步或想走捷径,必会看到相反的结果。”

“Blank”在瑞典语和英语中同为空白的意思,他们想用质量和感觉来填补所有空白。布兰克代表含蓄,不像其他品牌那样张扬。他们严格按照慎重挑选的主题来创作,灵感源泉往往都深含黑暗的寓意。

第五大道修鞋铺 解构 褶皱 极简

第五大道修鞋铺(Fifth Avenue Shoe Repair)由Lee Cotter和Astrid Olsson夫妇创立。2004年创立品牌时,夫妇俩就决心创造一个商业上可行的品牌。当然,他们也意识到追求商业化需要产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档的时尚内涵。

凭借在时装业的丰富经验,他们的设计融入以商业理念为本的各种元素,主要有3个主导设计理念:解构、褶皱和极简主义。这在其时装系列中已得到不同程度的诠释。男装相当严谨,极简但不失经典;女装则以非常规比例和褶皱为本。

从一开始,男女装系列以牌号“By the No.”的理念结合在一起,包括成衣订制、极端褶皱、和品牌相应的极简风时装,Cotter这一创意比作一次心灵旅程,“牌号理念是一次成功的公关运作,这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

赫勒纳·霍尔斯特 极富变化的黑色

无处不在的黑色,加入大量丰富的细节点缀、新颖的制作技巧和服装构架上的把玩,使海伦娜·霍尔斯特(Helena Hörstedt)的黑色系列极富变化,让人忍不住去爱抚。

不管你怎么看,霍尔斯特坚持她的设计没有特定的理念:“我从不给自己设定任何设计理念或者方向。当然,我也有重要的基本价值观,但这是在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之外才考虑的。”

霍尔斯特在2004年从贝克曼设计学院毕业伊始就创建了用她名字命名的服装品牌,并深受瑞典时装界的喜爱。

一反瑞典热衷简单基本款的基调,霍尔斯特的服装像一个曲线优美的巨大感叹号,脱颖而出。她说所有设计都源自自身的想法、经历或对未来的规划,完全不以了无新意的外界主题为本。这也体现在服装的做工上,连缝纫都是亲力亲为的。“这很大程度上和人体有关,那正是我首先着手的地方,接下来想办法对它加以装饰。思路在我脑海中突然浮现,自然而然就做成了条裙子。我当然也可以运用其他纺织艺术形式进行创作,不过没什么比服装在我内心扎根更深的了。”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