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一“喷嚏”,城市成“孤岛” 谁在守护40万公里海底“高速公路”

对现代城市致命的打击,不仅仅是物理的破坏,更有信息的隔绝封锁。

责任编辑:朱红军 曹海东 实习生 袁端端

现代的城市不只是建筑的物理聚集,更是信息交汇的中心。对城市致命的打击,也不仅仅是物理的破坏,更有信息的隔绝封锁。我们应该还记忆犹新“5·12”地震中,那处于“信息孤岛”状态下的汶川县城的无助与惊慌。

而作为信息传输载体的海底光缆,某种意义上成为城市的另一道生命线,本期“天工开物”专题,为您揭开隐藏在大海深处的另一个秘密。

威胁上海世博会安全的因素无处不在,即便幽暗的海洋深处。

4月,中国海监(国家海洋局领导下、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行政执法队伍)启动近年规模最大的海上巡护行动,直升机、舰船配以尖端的装备,将在半年内,持续游弋在中国的近海。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保卫战,不为宣示领海主权,不为针对恐怖袭击,而为维护大洋底下那绵延数十万公里、粗如手腕的光缆。

这些神秘的光缆,正是城市信息交互的根本命脉。上海外海海域现有的10条海底光缆系统承担着我国近80%新闻数据、国际互联网和国际电话的传送任务,通达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可谓海底“高速公路”。

这意味着有关上海世博会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经由它们才能传递到世界各地,这场海上信息保卫战攸关盛会的成败。

这场战役注定不轻松,长期居高不下的故障率和变幻莫测的海上威胁,都在挑战着脆弱的信息“神经”。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2006年底那场由台湾南部海域地震所引起的大面积网络瘫痪,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事发当日,值班员倪敬华正在位于上海崇明的海缆登陆局值班,刹那间所有监视屏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猛现红屏,警报大响。第一根,第二根直至第四根,东海海域共5条海底光缆最后仅剩一条在勉强支撑。

这是人类历史上自1985年互联网开创以来最大的网络灾难。

大约1500万的MSN中国用户一时无法日常联络,而那些预备申请国外大学和参加托福考试的中国学生,则因为登陆不了海外高校和托福考试的页面,留学梦想命悬一线。

事实上,因为地震等自然因素所造成的海底光缆事故仅为冰山一角,类似的情况其后也仅在2009年发生过一次,2009年8月,台湾海域再次发生地震,9条国际海底光缆系统相继中断,再次导致MSN用户断线、部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