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汶川的石头,趟过玉树的河——被地震倒逼的救援进化

去汶川时,光机场安检就花了4个多小时,而这次白云机场一路绿灯。从汶川到玉树,整个救援体系和细节都在被地震这个幽灵倒逼着全方位进化

责任编辑:沈颖 实习生 林春挺

从汶川到玉树,整个救援体系和细节都在被地震这个幽灵倒逼着全方位进化,而人类从智慧、行动力到心魂之间进化的速度能否追上地震神出鬼没的脚踪?

玉树速度

去汶川时,光机场安检就花了4个多小时,而这次白云机场一路绿灯。快速背后是整个国家应急体系的提升

时隔十天,王景超依然不忍回首4月14日上午看到的那一幕:玉树第三完全小学一处倒塌的废墟下,十几名孩子已经停止了呼吸,“他们大多趴在课桌上,背上压着一根重重的横梁。”

王景超是玉树州消防支队参谋长,仅4小时前,他和战友们还能听到孩子微弱的呼救声,为了抢时间,他们徒手刨挖石块,有人手磨出了血。

2008年汶川地震后,军人在废墟上徒手救援。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如果再多一段时间,悲剧本可以避免。“地震中垮塌的10间平房已申报为危房,不久将被拆除。”第三完全小学校长尼玛江才说。

让他更为懊恼的是,汶川地震后,他们每个月都给学生们讲地震安全知识,但“地震就那么几秒钟,孩子们根本来不及反应”。

当日7时49分地震突发时,王景超和战友们正在出操。4分钟后,全体60名官兵集结完毕,队长康自福命令大家:“先去学校!”

“职业敏感之外,也借鉴了汶川的教训。”康自福回忆说。

8时10分,王景超率领一支20人的救人小分队出门时,结古镇的街头已是哭声一片。道路堵塞,消防车开不出去,王只好救完一个现场,拦一辆小面包再扑下一个,“人少工具少,只好一边救人,一边等外援。”

最先向玉树进发的一支外援来自广东。地震当天下午2时20分,公安部给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打来电话:“集结300人,火速赶往玉树!”珠三角各支队接令时,还听到另一个要求——有汶川赈灾经验的士兵优先。仅1小时40分钟后,第一批157名官兵登机赴西宁。

集结速度如此之快,广东省消防总队战训处处长邓梁至今都觉得不可思议。“听说汶川地震后,我们第一批去的部队,光安检就花了4个多小时,而这次,白云机场应急办就开辟了绿色通道。”邓梁说,快速背后是整个国家应急体系的提升。

汶川地震后,国防部与国务院二十多个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而国家地震局也与公安部、安监总局等专业部门建立了应急联动工作机制,与之配套的一项革新是督促地方政府加大对专业队伍的培训。

以广东为例。仅2009年,广东跨区域的消防演练就有5次。“晚上接到命令一分钟出动,白天是五十秒。”广东消防总队参谋长何锦坤说。

地震当晚11时,第二批官兵抵达西宁,300名官兵会师后第一要务就是“建立通讯保障组”——汶川地震时,通信交通不畅曾令许多地方成为营救的孤岛。

六部海事卫星电话、几十部对讲机组成了一个总指挥和各个队长间的庞大通讯网络。

接着,官兵们被切割成6个大队、10个分队、20个攻坚小组,而为避免6个大队各自为战,何锦坤要求,装备统一放在指挥部,“哪里需要,就调哪里。”

入夜,玉树州军分区的一个帐篷内灯火通明,玉树原来的行政规划被19个片区取代,州级领导担任各片区组长。

一切似乎都不如汶川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