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们天上见

中国影片很少把时间用来关注私人情感,这可能和对电影院这个空间的定义有关。在大多数人眼里,电影院是公共空间,适合上演那些关乎国家、民族或公共生活的大事件——严肃的、伟大的、残忍的,抑或杀人如麻的;或者能让大家欢聚一堂的热闹故事——低俗的、搞怪的、疯狂的,抑或没心没肺的。总之,都是那种能够在100人组成的群体中形成话题、进而形成票房的大故事。而《我们天上见》这样一个小女孩和她姥爷相依为命的小故事,即便真诚感人,也显得太过私人、太不公共了。

看完这个小片,愈发觉得小女孩可怜。虽然导演并没有对故事中造成骨肉分离的政治环境多加一辞,但我却感到一种压抑和悲愤。这个国家的历史中,充满了以宏大叙事欺压私人叙事的斑斑劣迹。那些由大人们发明的所谓“支援边疆”、“上山下乡”等伟大事业,是以牺牲小女孩的父爱和母爱为代价的,是以牺牲年轻恋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在小女孩寂寞成长的岁月里,父母一直是缺席的,他们只是来自遥远新疆的信纸上被姥爷转述的声音;在时时来袭的雨季中,只有上了年纪的姥爷照看着她的生活、学习,乃至青春期初潮。从叙事的角度上说,这强化了思念,甚至激发了幻想;但这种思念和幻想累积到最后,却构成了刻骨铭心的伤害。当年迈的姥爷面对小女孩哀怨、痛苦的诉说时,他也只能躲开她的目光。他知道,小女孩的哀怨和痛苦是正当的,但他却无能为力,因为他也仅仅是个听命于国家的小人物——尽管邻居们、工友们百般地尊敬他。小女孩躲进衣柜流泪的场景、不顾危险在铁轨上徘徊的场景,都散发出挥之不去的孤独。

影片的后半部分,叙事发生了逆转:从姥爷照顾小女孩,变成了小女孩照顾姥爷。她需要时时给姥爷翻身,给姥爷念报纸,给姥爷做鬼脸,无时无刻不在关照姥爷的生命,因为已经瘫痪的姥爷随时都可能离开人世。这一段愈发令人心酸。最终,平淡地,姥爷去世了。人们帮助料理后事,而小女孩站在路边,竟然错过了姥爷的灵车……

这部影片从始至终完全专注于这种看似渺小的私人情感。对父母的长久思念中没有任何其他成分,它只是一个小女孩本能的情感需要。我们最终也没有看到父母的出场。在那个年代,私人空间受到空前的挤压,官方振振有词地倡导“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但对片中的小女孩来说,毛主席过于遥远而不可亲,爹娘更加遥远而不可近。身边只有姥爷,还经常用戒尺规训她。同学们因为她的姓氏而歧视她、体育老师因她的“业余”身份而排挤她……所有的一切都成为她的敌人,而她仅仅是个孩子。

特吕弗的《四百击》也是关于孩子的。那个孩子也生活在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里,甚至连亲情都没有。相比之下,《我们天上见》算是比较温暖了。但这种温暖却是以残缺为代价的。如果说小安托万是主动选择了和环境作对的话,那么蒋小兰则是被迫的。她努力地融入这个环境,却没有换来父母的回归。影片最后,当姥爷去世的那一刻,她几乎成了孤儿。而她父母的伟大建设事业,到那时仍然没有完成的迹象。

这个国家历来亏欠个人的太多,却仍然希望个人首先感谢它,其次才是父母。蒋雯丽的电影恰逢此时问世,颇有意味。

“这是个自传性的故事,是我和我姥爷的故事,讲一个小女孩和老人的亲情,还有那个时代的生活。”蒋雯丽的个人记忆赋予了这部处女导演影片丰富的细节和充沛的感性;北京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80高龄的朱旭浑然天成的表演也赋予了影片宽厚仁慈的气质。

影片外景地安徽淮南一个废弃的火车机务段和蒸汽机车,令人想起上世纪70年代末热火朝天的工业氛围。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和真挚情感,使宏大的国家叙事在此刻失去效力。

岁月神偷(2010)

导演: 罗启锐

主演: 吴君如 任达华 钟绍图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围绕一个典型的小家庭展开,讲述一家4口在这个东西合璧、贫富并存的城市,如何面对生命的挑战、起伏与无常。

不能没有你(2009)

导演: 戴立忍

主演: 陈文彬 赵祐萱 林志儒

戴立忍第二部剧情长片。台湾真实社会事件改编作品,一则父亲与女儿最令人动容的亲情告白。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