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必须忍受股市阵痛期

挤压房地产与资产品价格泡沫,不可避免会导致股市下挫

中国经济复苏据称一枝独秀,但中国股市表现全球倒数第五,处于阵痛期。

这是外围市场作用的结果,更是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与转型双重压力作用下的结果,也是对去年信贷泡沫的报复。资产泡沫的破灭使实体经济虚弱暴露无遗,全球股市大幅下挫,这是经济调整必须忍受的阵痛。

全球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撤退是全球市场崩溃之首,当金融机构与评级机构重新盘点资产负债表时,发现了虚张声势的欧元。在金融危机爆发之时,相对于美元,欧元急剧上升,但在金融危机稍定后,人们看到了欧元区的软肋。

从4月16日起,欧洲股市开始回落,美国股市却连创新高。但当4月27日标普将希腊的评级降至垃圾级别后,全球市场发生恐慌,欧洲股市率先出现断崖式暴跌。5月5日美国股市出现罕见一幕,道指午盘下挫998.48点,创出了美股历史上最大的单日盘中下跌点数。纳斯达克、标普500指数也都出现了同样的画面。这使得欧洲央行不得不祭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法宝,实际上是以未来的通胀换取目前市场的稳定,所谓剜却心头肉,来补眼前疮。

我国股市阴跌在欧美大跌之前,只能说受到了欧美股市的连累,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绝非中国股市大跌的根源。中国股市大跌是信贷泡沫受到挤压的结果,也是融资再融资压力剧增的结果。

去年信贷与资产泡沫在今年开始破灭。去年我国股指上涨不快是有意为之的结果,但融资与再融资额却是全球第一。包括香港交易所在内,中国各证交所2009年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募集的资金额超过美国一倍。根据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中国内地交易所的融资总额达到244亿美元。自Dealogic从1995年开始对交易所融资额进行排名以来,除了2006年以外,美国每年都是全球IPO融资额最高的国家。2006年,英国在排行榜上居首,但今年连前10名也未进入。可见,如果没有疯狂的融资与再融资,我国的股指将与巴西等国试比高,因此,股指的平稳并不代表中国证券市场没有泡沫。

融资与再融资的压力延续到今年,为了保证去年银行制造的信贷泡沫不至于成为坏账,银行在资本市场需要补充数千亿的资本金。作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改革的最后一场大战役,农行的IPO如箭在弦,预计今年7月上市,达到300亿美元,超过工行的融资纪录。此外,地产、有色金属等板块的上市公司排队等待再融资。因此,以银行、地产为首的板块大跌不止,所谓的安全边际毫无安全性可言。

更重要的是,房地产泡沫受到严厉挤压后,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利润预期等出现明显下降。今年一路上升的钢价掉头向下,钢铁股也节节下跌,这主要是源于对需求的悲观。钢材之后,水泥、家具、家电等行业也将出现预期下降的过程,由此进一步延伸,上游的有色金属如国内外的铁矿石、铜、铝等出现连带下行效应,在大宗商品市场上,有色金属掉头向下连跌近一个月。可见,挤压中国房地产泡沫不仅影响到国内的市场,更影响到全球资源市场。

我们必须作出选择,是继续放松信贷、继续放任房价上涨,进而维持股市的虚假繁荣、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虚假繁荣,还是继续挤压资产品价格泡沫,使中国经济走上正轨。

中国经济想要维持未来30年的健康发展,挤压资产品价格泡沫、恢复信贷的均衡是惟一选择。中国不可能靠房地产、靠基建、靠资产泡沫维持10年以上的发展,就像一个人不可能靠兴奋剂维持体力。从2003年房地产泡沫生成以来,业已引发了严重的社会与经济问题,也引发了全球对于中国出口模式的围剿,这一模式不改,不要说未来30年,就是未来3年中国经济也不可能顺利运行。

挤压房地产与资产品价格泡沫,不可避免会导致股市下挫,加上所谓的大蓝筹不断地市场抽血,造成股市激烈震荡。如果说后者是中国股市的痼疾,前者则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不可避免的代价。难道因为房价下挫,因为股市下挫,中国的经济结构改革就要半途而废吗?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