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精神内质跟月亮太阳一样,没变——专访杨争光

多年前说到民族的劣根性的时候,我就说把那个劣字去掉吧,咱就说根性,根性既有劣的东西也有优的东西。我们的民族肯定有优秀的东西,否则这个民族就没法生存了

责任编辑:平客 实习生 常仙鹤 徐清清

杨争光用五年时间“磨”出了长篇新作《少年张冲六章》,原本是个少年爱情故事却写成了一个问题少年的成长史,关乎教育伦理,也关乎人性、人道、人的价值取向。

把“劣根性”那个“劣”字去掉吧

南方周末:你的小说《少年张冲六章》的《作者备忘》里,谈到有一个盘根错节的纠结的根。那个根是什么?

杨争光:文化的根,根系。在我的认识里,中国有城市,没有城市人。城市是都市村庄。城市里住的是换了衣装的农民。城市文明的积淀时间欠缺,文明的成长和成熟需要几代人。一百年来这个国家的变化到底有多大,你仔细分析一下我们的文化心理,跟几千年以前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尤其是人观,什么样的人是成功的人,什么样的人是素质高的人,我觉得农民和城里人是没有区别的。

我写了一个青涩生命的成长过程,在青涩的生命里,可能埋伏和隐藏着非常苍老的根系,盘根错节,复杂纷纭。我要做的就是要把树苗连泥带水提起来,看一下是什么样的泥水和根须,叶片和枝干里吸收的都是什么空气和阳光,这可能比树苗本身更重要。

南方周末:你在批判我们几千年来的根?

杨争光:我不敢说是批判,批判需要足够的能量。但咀嚼一下总是可以的吧。

多年前说到民族的劣根性的时候,我就说把那个劣字去掉吧,咱就说根性,根性既有劣的东西也有优的东西。我们的民族肯定有优秀的东西,否则这个民族就没法生存了。关键是我们现在宣扬的,是不是它真正的优。

在这100年里,我们曾经有过两次清理文化根系的机会,都夭折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