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黑板的故事

“这便是档案保护工作的价值,后人会从档案中解读出他们需要的信息。”技术专家李玉虎说。

责任编辑:沈颖

“这便是档案保护工作的价值,后人会从档案中解读出他们需要的信息。”技术专家李玉虎说,“就像我们今人从唐代彩绘中了解唐代一样。”

而面对玉树的黑板,外界关注给李玉虎的压力,似乎不比找到写在铁板上的粉笔字如何才能长久的保护方案更轻松。

李玉虎(右一)与工作人员一起讨论保护玉树地震后胡锦涛在孤儿学校黑板题字的相关技术措施。 (柴丽/图)

李玉虎的药方人生

但这一次,李玉虎遇到了麻烦。他的任务,是将一块长3.61米、宽1.21米、厚3.5-4厘米的铁制黑板上的粉笔字保留下来。

“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这12个粉笔字,是胡锦涛总书记4月18日在震后玉树第一所复课的孤儿院留下来的。像以往一样,这块黑板在总书记放下手头粉笔的一刻,便成为了“重要档案”。

但易逝的粉笔字是否能长期保存,是个难题。

其实,关键是找到合适的药方。药方对了,不管是褪色的蓝墨水字迹、圆珠笔字迹、复写纸字迹、毛笔字迹还是粉笔字迹,都可以改变它们原来的寿命,作为档案抑或是文物,长久保留下来。

李玉虎便是寻找药方的人。即使在全球档案保护界,他也是顶级专家。美国国会图书馆保护专家唐纳·德赛伯尔博士曾对他说:“在 这一领域你们走在我们前面,我们落后了。”

但这一次,李玉虎遇到了麻烦。他的任务,是将一块长3.61米、宽1.21米、厚3.5-4厘米的铁制黑板上的粉笔字保留下来。

化学专业出身的李玉虎这半辈子都在寻找药方。从敦煌壁画、春秋彩陶、秦代壁画、西汉兵马俑、东汉陶瓶、唐代彩俑、唐代壁画、唐代木椟、宋代墓志到明清古建筑等国家珍贵文物,给合适的档案、文物配用合适的药方,是他的工作。这些药方会挽救并延长文物的寿命。国家档案局的官方网站提供的资料显示,李玉虎是档案界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惟一一人。

这块黑板很快穿越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送到了800公里外的青海省档案局。小黑板还在高原上时,青海方面便拨通了李玉虎的电话,邀请他赴青海,为保护小黑板提供技术支持。

“是国家档案局以及青海省档案局安排的,我只是提供专业支持。”李玉虎说。

李玉虎的“药方”,大多和“字迹”有关。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便完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