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专题】以上朝般的生活守候故宫

 

 

 

 

以上朝般的生活守候故宫
向斯


二十多年来,每天穿过皇城里盖着琉璃瓦的红墙,走进一个生长着海棠和玉簪花的院落。那儿是寿安宫,乾隆皇帝的母亲生活起居的地方。他一直在从事宫廷历史、宫廷版本方面的研究。每当从落满尘土的古书中发现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一件令人惊叹的史料,就会欣喜若狂。

翻开那些纸已变黄的宫廷古籍和墨香犹存的档案文献,向斯觉得,历史并不遥远,仿佛就在眼前。有一次,他翻开清逊帝溥仪的练习册,看到他在空白的练习册上,用铅笔十分清楚却歪歪拧拧地写道:“溥佳(溥仪堂弟,幼年曾伴溥仪读书)是个疯子。”

那一刻他心有惘然:风光二百余年的大清在溥仪手中灭亡了,可是,还是孩子的溥仪,不知道丢失江山的悲痛和羞耻,更不知道、也不会理会成群的遗老遗少正在为失去的荣耀而长吁短叹。孩子就是孩子,不管是帝王之身还是平民百姓。

记者: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哪些特殊的生活器物是必备的、体现皇室身份的?
向斯:宣统皇帝溥仪的宫廷生活也很丰富,皇帝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是与众不同的,特别是在色彩、衣服、宫室和器具方面,有许多禁区,皇帝之外的任何人都不许擅自使用,包括王子王孙和王公大臣。溥仪身为皇帝,他每天都要到毓庆宫读书,到后宫给太妃请安,然后就是游乐御花园等消遣活动。

记者:皇室的家规——对于一个贵族家庭,必须秉承一些信条或者规矩,那么,中国末代的皇室贵族们,他们的家族信条是什么?
向斯 :醇亲王的儿子载湉,是慈禧太后的外甥。同治皇帝去世以后,慈禧太后颁发懿旨,命近侍奉载湉入宫,选择吉日在养心殿即皇帝位。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一向老实本分的醇亲王有点不知所措,听了慈禧太后的懿旨,要宣自己的儿子入宫为帝,醇亲王一下子昏死了过去。随后几天,他一直处于非正常状态,身颤心摇,如梦如痴。随后每当醇亲王想到国事,想到太后,他就会感到恐惧,就会更加诚惶诚恐。他坐在自己的书斋之中,冥思苦想,终于悟出了什么。他饱鲛蘸浓墨,恭敬地写下四个大字,告诫自己,也告诫自己的儿孙:“恭谨敬慎。”不仅如此,醇亲王亲书治家格言,悬挂在自己子女的房中,时时提醒他们,日夜告诫他们,满招损,骄招祸。他的治家格言是: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记者:在清末鼎革的时代,对一个普通的皇室成员来说,皇室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没有特别典型的人物例子?
向斯:清末皇室成员,最典型的人物,可能就是恭亲王了。是咸丰皇帝的六弟。早在咸丰十年,他就接受照相,为自己照了一张冠顶宝珠公服像,那一年他27岁,这恐怕是他最早的标准照了。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慈禧太后恢复了恭亲王的职务。从此以后,他没有了锐气,变得十分顺从了。他不再埋头苦干,而是用更多的时间陪同慈禧太后游玩。光绪二十四年初,光绪皇帝急切想变法,恭亲王尽力阻止,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二月末,他的旧疾复发,终于病倒。临终前,盯着光绪皇帝说:“对变法,当慎重,不可轻信小人言也!”

记者:为什么皇室的话题总是在大众中长盛不衰,大家依然会对这样的家族感兴趣,愿意去想象?
向斯:我想,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身份特殊。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的特殊身份也决定了皇室是天下第一家庭的特殊性。至高身份,让野心家异想天开。二、地位尊贵。皇帝唯我独尊,皇室也同样享受着只有第一家庭才能享受的尊贵生活和特殊供应,皇家尊贵,令臣民们高山仰止。三、宫禁神秘。皇帝和皇帝生活的皇宫是人间禁地,任何人不得越雷池半步,否则,格杀勿论。因此,皇帝生活的皇宫称为禁宫,明清时期,称为紫禁城。禁宫, 一直笼罩在一片神秘的迷雾之中,皇帝之外的任何人都不知道皇帝及皇室生活的内幕。所以,越是神秘,人们越想知道内幕,越有兴趣去议论和想象。有时,他们甚至会为自己的想法而激动。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