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君子至止 佩玉将将中国古玉收藏及《民间藏中国古玉全集》主编周南泉先生采访

在巫觋的眼中,玉是通神的灵物;在帝王的眼中,玉代表权力;在王公贵族眼中,玉象征财富;在一般百姓眼中,玉可能是贵重的传家之宝。人们对玉的看法,历来是见仁见智的。

古玉收藏,不仅是高品位的文化修养,同时也是回报率较高的投资方式,做了多年玉器鉴定的故宫博物院周南泉先生带领中国多位玉石鉴定专家,动用全国民间古玉收藏力量,修编了《民间藏中国古玉全集》十篇,希望当下的玉石收藏市场能从无序走向规范,引导民间古玉收藏的健康发展。

今日民间收藏,人数众多,据故宫博物院不完全统计,目前民间收藏队伍已经达到6800万人,而玉器收藏者是其中数量最多的,将近2000万人。玉器自古以来就是权贵阶层用来祈求吉祥平安的稀有石材,今年7月,在江苏省盛产小龙虾的盱眙县,其大云山西汉王侯墓区出土了一件所谓的“金缕玉衣”及玉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界发现的第九件金缕玉衣—可见玉在当时实属稀有。

玉衣的起源,可追溯到东周,而玉石作为饰物的运用更早。当时一些贵族死后将玉石做成眉、眼、鼻、口形状覆盖于脸上,称为“覆面缀玉”。从战国末期到汉代,玉衣是贵族丧葬中等级最高的殓服,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精气不外泄,尸骨不腐。在两汉时期,玉衣作为殓葬服饰尤为盛行。根据连缀玉片的材料来区分,有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等,代表着死者的身份等级。《后汉书·礼仪志》记载:“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玺、玉柙银缕;大贵人、长公主铜缕。”从东汉开始,“金缕玉衣”便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在考古现场发现,其金丝早已被抽离,“玉衣”却安然存在,考古人员研究后认定,并不是说明盗墓贼认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