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第一案

一家中国公司将国际权威认证机构挪威船级社告上法庭,这是中国碳减排行业的第一桩诉讼案,其直接暴露出联合国碳交易机制的不足。

责任编辑:曹海东 助理编辑 袁端端

一家中国公司将国际权威认证机构挪威船级社告上法庭,这是中国碳减排行业的第一桩诉讼案,其直接暴露出联合国碳交易机制的不足。

在强势碳减排认证机构面前,企业和认证机构之间的甲乙方关系严重扭曲。 (勾犇/图)

巨头被诉

挪威船级社,这家国际碳减排认证权威机构正卷入一场官司。

来自中国上海的太比雅环保公司将挪威船级社在北京的子公司——北京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认为其“涉嫌合同审定日期倒签”,“不仅没有按时履行合同,而且否决碳减排项目的原因没有一条站得住脚”。

11月26日,北京朝阳区法院正式驳回了挪威船级社关于案件审查“管辖权异议”的申请,这意味着此案将在中国境内审理。

作为中国碳减排行业第一桩诉讼案,该案引发行业内轩然大波。追溯官司原委,还得从一纸碳减排项目委托协议说起。

两年前,上海太比雅环保公司与浙江能源集团华光潭水电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太比雅公司帮助后者进行碳减排交易,若顺利,华光潭水电公司一年可获得近30万欧元的“额外收入”。

按《京都议定书》之下的全球性减排协议,企业可以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或者自愿减排项目,获得由相关认证机构签发的碳减排额度,然后通过出售此额度而获得收益。

据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