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英年度报告:被误读的精英

日常思维仍带有古典时代知识判断与道德判断合一的印记,所以大众常用道德判断来衡量精英的专业结论或职业行为。这就是大众对精英常见的误读,误读加深了对峙。
    精英,总是少数,他们总与占多数的大众对举。从古典精英的定义来说,这种对举是一种分量的对比,少数精英足以代表或代言多数的大众,那时的精英是大众模仿的楷模甚至偶像。而如今,精英与大众的对举,更像一种对峙,精英被读解为利益阶层或话语霸权者,而大众,在民主社会也拥有“当然”却含糊的正义性。
    这种对峙在网络时代愈演愈烈。
    精英在近代已经开始走下神坛。朱大可先生说:“文艺复兴时期很典型的就是一个出现精英巨人的时代,这种时代后来被专业知识分子所取代,也就是说知识分子不再是一个全能的精英,只在某一领域高人一等—这是精英色彩下降、光环淡化的一个很重要的转折。”以前的全能,是因为知识世界与道德世界是合一的,近代科学彰显之后,知识判断与道德判断就分家了,分出越来越多的专业知识。
    而大众则在民主社会渐渐走向台前。尤其在网络时代,大众不再像以往那样需要精英为之代言,每个网民都是自己的记者和编辑,拥有自己发布话语的媒体。
    当代精英的思维偏向专业思维,当代大众的思维偏向日常思维。日常思维仍带有古典时代知识判断与道德判断合一的印记,所以大众常用道德判断来衡量精英的专业结论或职业行为。这就是大众对精英常见的误读,误读加深了对峙。
    这种误读和对峙是一种时代征象,不可避免。
    我们选出一些当下与大众话语对峙的焦点,即“被误读的精英”的样本,他们都是各领域的专业代表。我们期待重拾媒体的客观理性精神,来呈现和分析这些“被误读的精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从中彰显出中国社会的问题症候,并找到明晰的价值坐标。
    对峙的碰撞可能会产生更深刻的相互理解,企望中国精英与大众能在碰撞中共同建立成熟、理性的公民社会。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