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网友快速应征

编辑大人:

俺想试试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http://www.infzm.com/content/54044)

“……未留详细联系方式的吴检同学来信说:

我特别喜欢“评论”版的文章,尤其是关于教育的内容,但我想提一点有意见:为何总要介绍一些死后的名人与智者呢,如果将现在有成就的智者给我们这些学生介绍一下,那不是更好吗?

这个问题我苦思冥想,回答不上来。还请我们读友中的智者挺身而出,为小编解难。

介绍死人最安全——不论是对我们,还是对死者。我们介绍死者的文章作为“缅怀”,更容易发表(此处删字若干个——小编注

介绍死人最有效——活着的学者常要为了点滴偏差争个头破血流,我们若介绍了他,擦屁股的工作比写文章还辛苦。报纸和介绍的人物闹个鸡犬不宁,怎么让读者接受文章的理念?死者不会说话,自然没有这等麻烦;死者为尊,读者也不会揪着某个细节不放,干干脆脆景仰就行了。

介绍死人最方便——死者不会说话,咱们在介绍时稍稍修正,谁读了都以为这死者是和我们一个阵营的。你挑着他的大旗,满脸悲痛,哪怕吼出来的口号是你自己的,看的人也不会(或说不好意思)起疑心,只会心潮澎湃,满以为这世界还有希望,瞧这些死者,原来都是这么伟大——顺便把你吼出来的东西都接受了。

新一年,新开始,新希望!

编者附言:

您回应最迅速,赠书两册。请留下详址,不日寄上。

另外,又接“人民币”来函,摘录如下:

南方周末的读者大抵以知识型读者为主,而牛人牛语一般是近期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加多几条可能更有吸引力。

至于加编者按,若怕“谋财害命”,则大可像这次这样,反抛出些问题来。那么多的智者,总会有人挺身而出的。不知这算不算异想天开?)

“人民币”是个好东西,自由行走的南方周末不知会不会遇上这个难题。希望我的建议能像人民币那样给你们带来帮助!

感谢“人民币”同学:小编摘录大函,即是希望更多智者挺身而出。近期各方读友反映广告多问题,南方周末包括采编,“人民币“不那么丰厚即是原因之一。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什么钱啊什么压力啊而自降格调,把自己的品牌砸了。同时欢迎人民币同学捐资办报,这样您就能看到牛人成群地来,智者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网络编辑:休休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