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该不该关心社会

高中生该不该关心社会

我是个高三学生,学习很紧张,只是因为好奇才订了南方周末,我发觉我真的喜欢上了关注社会。可能是受语文老师经常抨击社会的影响,我也想趁早体会这世界的纷繁复杂,看到那些触目惊心的报道,我常常有很多感触。可巨大的学习压力,也不容我花太多时间去关注时事。看了梁从诫,我也想走上环保之路;看了那些代课教师,我也想去支持灾区学生;看了余放同学的事迹,我很惭愧,真的很敬佩他,我差得真的很远。我不想再那么看重成绩,我想多关注底层人的生活。编辑大哥,你觉得呢,高中生是更应关注高考还是社会百态呢?

(江苏沭阳 迷茫中 高三)

这样的困惑,相信很多人在高中时代都曾有过,刚走过这一段路的大学生,对此更是有着切身的体会。很多热心的大学生读友对此都做出了回答。

 

很多大学生读友认为:准备高考和关注社会并不矛盾。例如以下几位读友:

这位学弟遇到的情况我也曾经遇到过,我在高中三年一直有坚持看报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到高考临近的时候也没有中断过。另外,在高二的时候自己也组织过一个小团体,做了点志愿的工作,一直在关注弱势群体。总的来说,我觉得,学习与关注社会并不冲突,甚至是互利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有机会提升自己,包括能力与见闻,这样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看清社会上种种,比如这位学弟提到的社会热点,公共政策等等。再者,关注社会对我们学生来说是必要的,从长期的个人发展来看, 一个学生从小培养这种公民责任感,对他的一生都有深远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就能比那些只知死读书的人要“明智”得多。再者,从短期来看,其实关注社会对高三学生现阶段也是有利的,就我自己来说,我经常把这些现象,问题写进政治材料分析题,写进语文作文中,合理的运用也会帮助你拿到高分哦,因为我想大学也是 要选拔有社会责任感、有思想、有质疑精神的高中应考生。

(珠海 李小梦 中山大学大二)

关注时事是很好的,对社会有批判意识也是应该。但作为一个中学生,我感觉可能更需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面对现状,我能做些什么?重要的是建设,而不是停留在口头的批判。高考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是提高自身必经的一道坎。所谓志向远大,脚踏实地。投入高考和关注社会之间,不应该是有矛盾的,就像器和道的关系一样。

(太原 君玉 山西大学大三)

那么,重心又如何把握呢?对高中生来说,高考与社会,应该更关注哪个方面?读友们如此回答:

我想这位学弟遇到的问题可能是要妥善安排好时间和自己的心态问题。读报是个非常好的习惯,希望他能够坚持。建议他可以把读报、关注热点当做是学习之余的“调节”,我自己是在每天饭后读报的,“劳逸结合”,效率也高,更不会影响自己的主业啦。

(珠海 李小梦 中山大学大二)

在我看来,关注高考本身和关注社会百态不会有冲突,只是说在时间分配比例上应该侧重前者罢了。而关注后者也会有利于考试,因为你关注的层面不一样了,视觉更开阔了,那么你的思维方式也会变得更成熟。而且你所说的事,大学的时候都可以去做的,所以不要急在这时。现在最关键的还是备考。加油吧,祝愉快!

(武汉 江维维 体院大三)

我觉得关注时事是很应该的,只是你可以在关注时事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的学习,其实我更希望你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学习上。因为你现在已经高三,只要再奋斗半年就可以上大学。虽然大家对中国的大学有很多负面的评价,但是生活在中国的我们只能去接受。而且,我们可以更多地利用它的好处。我认为在大学里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这里是一个很大的平台,有藏书万册的图书馆,有一群可爱的同学和朋友。你可以如饥似渴般地吸收你想要的知识。你有更多的自由,你可以自由地思考,那种思考是可以不带任何目的,仅仅是因为你想思考。

(广东湛江 欧春丽 海洋大学大二)

谁在我们这个“如花似玉”的年龄,都会有理想,都会为之幻想。这是好事,有趣极了,能愉悦我们自己,当然也会把我们搅和迷茫了。但我们还要理性地思考问题。虽然现在的大学有诸多不如意,但它的确是个好地方。因为它会给你充裕的时间,丰富的资源。你想环保,你想支教,大学图书馆能给你提供知识,大学的组织能给你提供经验。尤其在大学没有生存的压力强迫你去做什么,你可以完全为自己的兴趣学习。

至于你说该关注高考呢,还是社会百态。现在,你还是多关注高考吧。大学有的是时间,就怕你不关注。不仅要考大学,还要考个好大学。大学要的就是个氛围,好的大学中,你会找到志同道合的好伙伴的。

(广州 蹬缝纫机的师兄 华南师大大二)

关注社会不是什么坏事,所以不要太纠结。如果你是高一高二呢, 成绩倒可以放一放,不过你是高三啊。你这个理想是很好的,也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正需要的,不过为了这个理想,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该怎样呢?最为可行有效并且未来使自己行为的效果最大化的做法,还是上一个好大学吧?不过也不要真的唯分数马首是瞻啊,该放松休息地时候也要放松,看看《南周》,多好。而且你要知道,对社会的洞察和理解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可以说是永无止境的,我想你会找到一个平衡,呵呵,加油!

(北京 朱超棣 中央财大大一)

我觉得事情还是有个先后缓急,一个漂亮的高考成绩,是日后给你更大空间舞台了解社会、深入社会的敲门砖和阶梯。仰望星空的同时还是要脚踏实地。韩寒只有一个,他的所谓成功不能复制。高中生还是应该规规矩矩循着这条路走下去,学好知识,增强本领。冬天都来了,春天不远了,夏天也要来了。“趁早体会这世界的纷繁复杂”,也不过是等待半年而已,何不卧薪尝胆,待其一鸣惊人?

(广州 王昕息 华南理工大二)

小兄弟,你的困惑我何曾没有过?就是现在,上大三的我也时常会为“梦想”和“现实”而苦恼困惑。现在你只是看到了社会百态的一角,你也只限于能够看到、关注一下,而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解决它。在这方面我和你一样,我们都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继续学习和掌握,唯有让自己的羽翼丰满,我们才能更有效率地去改造、改进现在的一切。让一个有思想、觉悟了的人获得更大的力量是这个人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社会的负责。我和你共勉之。

(郑州 王森 河南农业大学大三)

“我为什么要高考?”我曾写了十条理由贴在窗前。第一条便是:高考是通往我想要的真生活的唯一路径。它绝不是老师家长口中的“结束”——别信所谓“高考完了一切都好了”之类可笑的论调,而是真正的开始。如果此刻苦学的不是真知识,那么,顺利完成高考是为了获得真知识大门的钥匙。兄弟,一步一步来吧,社会不是一天建成的,别急。

 

(上海 王倩茹 上海外贸大三)

还有的读友回答得更有意思:携南方周末一起备战高考!

高三学生在写作业、应付考试之余,对社会的关注度的提升一方面来自神经调节,在纷繁的卷子中得一《南周》:言政治课本之不能言,述与“理论上”不太符之实例,新鲜之余年轻的质疑之心引导独立的思考,这个过程超越我们能想到的激动,这其中也包括在对社会初步窥测后与老师的抨击不谋而合的暗自喜悦。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能从报道中略窥一二,作为步入社会前献给自己的“礼物”,开始思考事情,第二次“出生”——独立思考的“出生”(至少我是这样)。不同的人开始有了自己的选择,这种关注是早晚的事,当然,有人关注一下,马上因为这些没多大用火速转移注意力,如上文所言,这还是自己的选择。

(北京 张雪歌 中央财大大一)

您好,真高兴南方周末可以让您“喜欢上了关注社会”,这是现在很多身在象牙塔的学生都缺乏的素质。看南周不仅不会耽误您的高考,反而还会大有益处。南周所带来的精神力量暂且不提,单说知识上的帮助就有很多。如果您是文科生,南周上的时政、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报道可以教会您把所学知识活学活用。亦或您是理科生,南周同样会为您的作文提供很多有效和高质量的素材,而多看报对写作能力提升的帮助更是不必多谈。

所以,尽管放心地携南方周末一起备战高考吧!当然如果在学习过于紧张时,可以选择性地读一些文章,不必牺牲太多学习时间。

(天津 晋良子 大二)

你说,巨大的学习压力不容你去太多关注时事。这个情境我很熟悉。我高三的时候,也周周都买南方周末这份报纸看。但那时候,这是我课余的一种消遣和放松的方式。午休的时候,掏出来看一段,晚自修的时候,复习完一个科目掏出来看一段。教室里倒计时数字惊人,但好像有另一个我,悄悄地从眼前这个逼仄的小世界里溜出去散了散心。

报纸上说的事,我未必都看明白了。时评家讨论事件原因和意义,总是显得艰深。没关系,看不懂的就先不看呗。如果有人正儿八经考我“时事”,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我一定不及格。但我记着那些小触动。就像你说的,梁从诫的坚持,代课教师的艰辛,余放的勇敢,触动了你一样。看一段故事,记着这些感触,我并没有花太多时间。

(广州 陈思嘉 中山大学大三)

当年考清华保送考试的时候,我的文科综合(时事、政治 之类)拿到了A(最好的是A+,全国好像一共20个),主要还是拜平时比较关注社会时事所赐,还有一些古文功底。对了,有一点还想和你分享:我最初读南方周末是受到姑姑和姑父的鼓励,开始从“方舟评论”开始的,因为他们说南周的语言特别好,有利于写作。从初二开始,我就开始了“南周之旅”,每次先看的是评论,依旧喜欢它的风格!

(北京 车小板 清华大二)

建议你在紧张的高三学习之余,可以拿出一定时间来看看报纸。比如就在每周四下午休息一会,读读南方周末。开阔见识,启迪思维,也是你在紧张学习中的很好放松方式呵。如果读到一些关于社会问题的报道使你心生不满,那么在抱怨之后,你也可以想想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我们批判社会的不好是想把它建设得更好,行不止于批判,建构高于消解哈!我当时读高三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和你一样也喜欢看看报纸,关注社会新闻,现在想想,对自己的学习和帮助还是很大的,只要控制一定的时间就好了。

(南京 王磊 南大研一)

还有其他一些读友,也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谈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说实话,在高三的时候,因为保送的原因,并没有参与激烈的高考竞争,所以我比你幸运的是,我有时间和精力花时间去关注民生百态上。我打过电话给包括绿色和平在内的NGO,询问有关环保的具体问题。其中有一位接线员的回答是“我们能说的话,你都能在我们的官网上找到。你找不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不能说的话”。对于非环境专业的我们,无法从已有的报告中发现什么“不能说的话”,我们只能全盘接受。我们曾做过关于日本对话援助ODA的调查,花了巨大的力气看厚厚的专业报告,可依然没能肯下几页,因为语言的关系,我们把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了翻译上。我们曾去贵州支过教,可面对那些比接受能力较低的孩子,很难写出一份适合他们教育水平的教案。热情不能弥补我们在能力上的缺失。就像一名要启航远行的舵手,请先好好打点这一程所需的行李。目的地确实很远很远,你现在就迫不及待起锚出发,可你至少得把航海图熟记在心。

(杭州 杨俊杰 留日学生)

鄙人当初胸怀宽广,自暴自弃不高考,来到大洋彼岸一类似“西印度洋大学”的地方读书。女朋友找不到就算了,再想批高考,发现根本没这个事例。一位同学“有幸”考了个临界分数,想去复旦读医,学校却千方百计劝该同学读北大的护理专业,这样学校招生宣传时“北大清华”的筹码又多一份。高考也是社会一态嘛。感受一下模拟卷发下来的时候身边同学如何说话,观察一下班主任如何宣传“集体至上”以刺激学生。慢慢就会发现,身边就是社会百态。

(infzm.com网友:hanficious)

读友也发出疑问:

关注社会是好事,但目前你的关注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呢,能改变什么吗?

(湖南冷水江 曾亮 自由职业者)

关注时事是很好的,对社会有批判意识也是应该。但我认为,中学生阶段更需要回答这个问题:面对现状,我能做些什么?

(太原 君玉 山西大学大三)

中学生面对现状,能够改变什么吗?如何改变?欢迎更多的读友来信解答。

答案总是丰富多彩的,以上“过来人”的回应,希望对中学生读友有所启发。如您有任何补充意见,欢迎来信:nfzmreview@gmail.com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收到的回应很多,但小编有些担心字数过长,所以有些精彩的回复,就先忍痛割爱了。比如这个,已经超过5000字,如果字数再长些,您是否有耐心看呢?也请来信告诉我们!

网络编辑:休休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