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范冰冰:高调女人不惧流言

从小丫头“金锁”开始,她每走一步,都是向上。至于是不是千夫所指,对于爬得够高的人来说,其实已无所谓了。

冰冰冰冰

 

 

戏里戏外,两位冰冰总免不了争奇斗艳,私下较劲。


  李冰冰是大牌,范冰冰也是大牌。虽然每个女明星都会在媒体面前说,只想做好自己,不会想着跟谁比,但李冰冰就时常被人与范冰冰比较。李冰冰对此很不耐烦:“有什么好比的,不就是名字都有一个‘冰冰’吗,作为一个演员成天只想着比,那成什么了,运动员吧?!”话是这么说,但是女星之间不比是不可能的,李冰冰和范冰冰确实存在着潜在的竞争关系,甚至到了两个人互相瞅着谁找的摄影师好,拍出的大片更牛。某次时尚活动,品牌老总直接把李冰冰叫成范冰冰,让李冰冰非常尴尬。范冰冰在华谊的时候,李冰冰相对来说获得的电影机会比不上前者,好在去年的《云水谣》柳暗花明地让她扬眉吐气。于是,两人的这层竞争关系自然就得持续发展下去。普罗大众,乐得看两个美女的好戏连台。

 



  自从范冰冰的脸出现在公众面前,一直以来有关“狐狸精”的解释,突然有了最直观的一种。再没有哪个女明星的眉眼像她这样生动地表达着自己的媚惑和不安分,而更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点是,她竟然敢于表里如一。
  现在做所谓的“名人公众形象调查”,范冰冰成了一个不可能避开的反面典型。对于她本人来说,或许会觉得无奈,但这样的一个榜单上,德艺双馨,确实彰显地位,垫底的几人,却也并非毫无值得骄傲之处,他们碰巧都正当红,代表着衡量知名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曝光率。
  如果要写一部“中国娱乐圈炒作史”,范冰冰应该会是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名字。从某个角度而言,理解“负面新闻也是新闻”的含义并且付诸实践,即使不高尚,也绝对需要勇气,而且用心良苦。
  这次因为《命运呼叫转移》而见到范冰冰之前,她为了《苹果》刚刚把几乎一模一样的行程走了一遍——上海北京广州,半个月之内两个来回。有关她的大小消息每天都可见诸各地报章和网络。她自己都说:“又来了,真不好意思。”《命运呼叫转移》首映式的主办方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广州公司在范冰冰紧凑的行程里“挤”出了短暂的专访,一脸愕然的她面对记者和镜头,立即恢复了雍容的气度和如花笑。不得不承认她的勤奋。“是么?比华哥(刘德华)差远了”,她这么描述自己的工作状态。
  以刘德华作为职业生涯的榜样,细细想来,其实是个低调且充满野心的选择。2007年春天“范冰冰工作室”成立,所有人似乎都嗅到了踌躇满志的气息,然而她却轻描淡写:“我不过是趁着年轻,还有体力,就多做些事情嘛”,“其实我对未来也没什么规划的”。
  这样多少有点避重就轻的发言固然有收敛锋芒的意图,但也不免显出些因身份变化而生出的矜持来。整容、与同行不和、耍大牌、拒绝扶贫、生活放荡……种种传闻一路相随,到她白孔雀似的出现在柏林电影节上,再回头看时,才惊觉从小丫头“金锁”开始,她每走一步,都是向上。至于是不是千夫所指,对于爬得够高的人来说,其实已无所谓了。
  所以事到如今,范冰冰在自己的博客里面写:“在工作方面,堆在我案头来邀请我拍戏的剧本,已经很多了,我想只要愿意接戏,相信我不会有空闲的时间,难道我还需要和一些我和你们都不熟悉的人一起去联手制造一些焦点新闻吗?”这段话来自于她在新浪博客上的最后一篇日志,彼时她刚从柏林电影节回来,随后又有了“自立门户”之事,这样的一段文字出来,大概可算作是水到渠成地结束自己的“炒作生涯”吧。
  后来她开始参与公益活动,在慈善晚会上挥金如土,却仍然被人诟病为“攀比”,这大概只能算是过度曝光的后遗症了,尚须时日来弥补。“毕竟以我现在的地位,可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了。”虽然她不认为自己对未来有太多思考,但以今日的成熟,范冰冰的蜕变总是指日可待。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