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此降,须交落地钱——中欧航空排放税之争升级

欧盟新法案将中国的航空公司置于一个尴尬的两难境地:起诉,不仅胜诉希望渺茫,还得罪欧盟;不起诉,自己吃亏。

责任编辑:曹海东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实习生 张晴

如果欧盟航空减排新法案顺利实施,从航空到海运,再到钢铁、化工等领域,欧盟行业减排机制将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步步逼近其他行业。这将迫使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纳入到欧盟强制减排体系之下,也将其他行业置于新型贸易壁垒之下。

从明年开始,凡是在欧盟起降的航班,都要为超出配额的碳排放支付“落地钱”。 (勾犇/图)

中国航企起诉欧盟

中国航空公司正准备拒绝向欧盟缴纳“落地钱”。

上周五,3月25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简称中航协)对外证实,中航协已代表国内航空公司向欧盟提交了反对将中国航空业纳入欧盟碳排放税征收范围的“严正声明”,其中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简称国航)、东方航空公司(简称东航)和南方航空公司(简称南航)已向国际航协交付了诉讼费,正式对欧盟提起诉讼。“我们将配合国际航协和美国的航空公司向欧盟提起法律诉讼。”中航协相关官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南航内部人士也向记者确认,去年12月底南航确定参加起诉,最近刚刚交了诉讼费。

按照欧盟在2008年11月19日通过的新法案,欧盟决定将国际航空业纳入到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之中,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行排放交易。这意味着,从2012年开始,凡是在欧盟区域内机场起降的航班,都需要为超出配额的碳排放支付购买成本。

据了解,中国共有33家航空公司被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计划,既有国航、东航、南航这样的大型国有公司,也有春秋、均瑶等民营公司。

根据中国民航总局初步测算,若国内航空公司所有飞欧盟的航班均被要求缴纳碳税,单在2012年便需要为此支付8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