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时候的电视有看头”——电视机中的“被记忆”

无论哪个人生阶段,她知道自己从来不是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但“中国记忆”这个系列成为个人记忆参照点的,竟大多是跟个人情感没有太多关系的公共事件。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黄周颖 李倩

陈曦的个人油画展在中国美术馆揭幕,观众进展厅首先看到的不是油画,而是一条狭长的通道。一边墙上的LED显示器打出一长条文字不断向前滚动,另一边墙上嵌着七八台电视机,二三十年前甚至更早的款式,有的已根本不能开机,有的开机也出不了画,一片雪花。另一边展厅与此对称,同样布置。

陈曦搜集了很多电视机,有些已经无法开机,有些故意调成了一片雪花。“中国记忆”系列暂停在上海世博会后,电视机已经不再是一个家庭中曾经的“神龛”。 (陈曦/图)

有画面的电视机上,循环播放着一段段影像。时代感鲜明的新闻片段,或安东尼奥尼镜头里记录的中国,或电影《青红》里老师剪开学生喇叭裤裤脚和“地下”迪斯科舞会……

前阵子北京的文化人还有过些抱怨:中国美术馆自从免费发票入场之后,每天都多了许多老年观众,有的人简直就是拿这里当公园来逛。在陈曦的这些电视机和视频跟前,往往是老年人更兴奋。他们不时像认出老朋友一样亲切地叫出电视机的牌子:“牡丹!”“熊猫!”屏幕上的黑白影像你拿不准是哪个电影的片段,退休职工模样的大叔说,这个是《祖国的花朵》;花白头发的阿姨说,那个是《列宁在十月》,然后再跟一句:“还是那时候的电视有看头。”

耐心看下去,这些影像从邓丽君、霍元甲、小鹿纯子、崔健、老年迪斯科,一直延续到香港回归、SARS、汶川地震和奥运。

陈曦用5年时间画了18幅油画,每幅都是一台电视机居中,占去大部分画布。凝固在电视机荧屏上的画面,是从近40年的中国社会里撷取的18个片断,大多数中国人都会很熟悉——唐山地震、审判“四人帮”、“宇宙牌香烟”、三峡截流、“神五”升空、超级女声……

43岁的陈曦7年前回到中央美院教造型课,再之前是自由艺术家。无论哪个人生阶段,她知道自己从来不是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但“中国记忆”这个系列画出来,她说自己也吓了一跳:成为个人记忆参照点的,竟大多是跟个人情感没有太多关系的公共事件,而且往往来自那一方曾经很小现在几乎都很大的电视荧屏。

似乎是顺应眼下“被代表”、“被失踪”、“被自愿”、“被增长”等等势头凶猛的“被&r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