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20110804)

既然城市公共资源的改善有赖于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努力创造,为何却在应该分享城市发展成果、共享城市公共服务的时候,农民工却被人为地阻挡在城门之外?

责任编辑:史哲 戴志勇 蔡军剑

积分政策,添点温情

◆回应“积分入户,逼城市前进”(2011年7月28日《南方周末》时局)

众所周知,城市有限的公共资源难以在短期内将现有农民工全部纳入城市。但是,我们不禁要问,农民工为什么来城市?是因为城市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是他们提供的就业岗位吸引了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但是,为什么当初让这些企业进城投产时,没有说城市有限的公共资源满足不了其需求?其次,既然当初没有对企业进城设定评级标准,却为何对依附其上的农民工设定进城条件?再说,既然城市公共资源的改善有赖于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努力创造,为何却在应该分享城市发展成果、共享城市公共服务的时候,农民工却被人为地阻挡在城门之外?因此,积分入户政策请充分考虑农民工的历史贡献,再提高一点农民工分享的积分,让我们的入户政策真正包容、开放、有温情!

(北京 王永生 人社部公务员)

筑路当学百年老街

◆回应“城市道板也可以这样铺”(2011年6月30日《南方周末》自由谈)

如果说很多人不能到德国不莱梅一睹石头路面的风采,不妨来我们哈尔滨感受下徜徉在方石路面上的惬意。说到哈尔滨,言必及她的“百年老街”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上的方石是1924年俄国人设计的,也是用一根根石条垂直铺成,人们看到的浑圆光亮的石块路面仅仅是它们的一个个断面。

为了更好地保护它,1997年市政府将中央大街改造成了一条步行街,但它并不是全封闭的,有很多路口仍然允许车辆通过。即便如此,近一百年过去了,这条老街从未出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