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南周7月来信

我看南方周末7月“读者来信”(按优等排序)

1.我的“中国梦”(7月7日读者来信)

前几天,刚满20岁的表妹又从广东东莞一家电子厂辞职了。表妹说,换了那么多厂,觉得每个厂都一样。自己的手就是流水线上的工具和一道程序,久之,生活也变得像流水线一样:准时刷卡上下班,一个月赚两三千块钱。生活永远是在沉默的流水线中,很难找到一个人说话,没有娱乐、体育活动。就算周末到市区的广场玩,面对其他市民,也不免自惭形秽。她很羡慕我的大学生活,有球场健身房,有很大的广场和周末舞会。她说有时走在这个城市里面,觉得自己只是这个城市的机器。我听到这里,不禁心酸愧疚。

我的中国梦:有一天,我们的工厂与城市能让每位流水线上的员工都有归属感、认同感。流水线上的每位“中国GDP力量”都充满活力、常带微笑。 (开封刘璐河南大学大三)

点评---来信反映了社会最需要关注的弱势群体的声音。青年学生或务工者,群体庞大,意识活跃,关系未来,虽少有话语权,但更易说出没有世俗影响的真话,让社会能从中读懂、预见或警示未来。

 

2.铁路员工,期待对话(7月28日)

我是一名火车司机,半夜下班还没回到公寓房间,乘务队长已守在大门口:速到办公室记名传达领导的紧急指示。我隐约感到一场“运动”即将来临。习惯了,每次整改不外乎把对应的《技规》条款修改补充,然后经过层层细化,领导的讲话要求、简单的问题复杂的解释、云里雾里,再连夜组织职工签到学习,人人过关。为整改而整改,我们对此已由抵触到无奈再到事不关己。不切实际的整改措施,往往刮一阵风也就不了了之了。其实我们也知道什么是有效的,可谁会考虑你的建议?再说了,超常的劳动强度与缺乏透明的薪水制度,让你找不到企业主人的感觉。上面愣是鞠躬致歉,下面依然麻木不仁,都说以人为本,如何为本?都说要打捞沉没的声音,可领导们习惯了讲话与训话;如果领导们能学学广百集团董事长荀振英,请职工喝早茶,听抱怨,经常跟一线员工对话,或许很多问题可以在萌芽状态解决,更能收获很多人心、金点子——如果能形成制度,我们愿意捐钱建个“早茶基金”!(infzm.com网友:老大也憋屈)

点评---来信表达了铁路一线员工,对惯用的“传达文件、开会学习”等抓安全生产的形式主义,由抵触到无奈再到事不关己的“沉没声音”。反映了一线工人了解实情、富有点子的聪明才智,却常常被习惯于讲话与训话的“官僚”忽视了的遗憾。这些背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无疑挫伤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抹杀了主人翁精神,人为地增加了生产安全隐患。

 

3.升一级,称呼变(7月14日)

上世纪90年代,机关从邯郸某县抽调一名年轻干部来帮助工作,刚来时,这位年轻干部工作卖力,而且打水、擦地、搞卫生,十分勤快。见到我们这些老同志,开口闭口都是处长长、处长短地叫。由于该干部表现不错,两年后经考察调进了省委机关,并且安排在领导身边工作,成了同事之后,该干部除了对大领导还叫职务,而对我们中层则改口叫“老兄”——这样也许显得个人感情更近,也不乏对老同志的尊重。再后来该干部又由主任科员升任副处长、处长,与我们平起平坐了,没想到这“职务之变”又带来了“称呼之变”:对大领导依然叫职务,而对我们这些“老朽”则直呼其名了……

当然,如果彼此间的情谊、尊重不变,称呼怎么变,我都舒坦!(河北 张俊锐 省委组织部调研员)

点评---揭露了当代官场的庸俗和仕途怪相。年轻干部只要对上级领导的称呼到位,对下级或老同志的称呼无论多么“实在”,都不会影响其进步或晋升。由此可见,组织人事晋升工作要求的民主测评程序和群众评价机制还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只靠上级选拔的用人机制,必然要牺牲下级的利益或称呼。

 

4.飞机上,你怎么如厕(7月21日)

我曾在国内某航班与一个超大旅行团同机,发现洗手间的马桶实在让人难以忍受。在国内乘坐飞机时,总能见马桶圈上留有脚印,而马桶垫纸则基本没用,尤其是一些支线航班上,更为常见。我也留意到,飞机洗手间的不堪,除了因为某些乘客缺乏公德,也与国内飞机洗手间里几乎没有马桶垫纸的使用说明有关。不过我乘坐国内某支线航班,曾有一次发现飞机洗手间贴有马桶垫纸使用图,旅程中,洗手间始终保持整洁。航空公司的举手之劳,可以让乘客的旅途更为舒适,也能为乘务人员节省很多清洗的麻烦。(阿姆斯特丹 曾国华 留荷博士生)

点评--来信提供了“细节决定成败”的又一实例。常常被忽视的小小服务细节,既反映了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环境的差距,也体现了以人为本是服务理念还是宣传口号的本质区别。

 

5.普通列车≠恶劣环境(7月14日)

去慕尼黑拜访朋友,选择乘车方式却成了一个问题。坐直达高速列车ICE的话,用时六个半,票价116欧元;选择需要中途转车的普通慢车,用时十个半,票价80欧元。不过一个人80欧元也还是有些贵了。最后,我在网上找到了四位同行的旅伴,周六出发,使用慢车特有的周末票,一共才39欧元。慢是慢了点,可是平均算下来,一个人还不到8欧元。

原以为,乘坐慢车就要承受恶劣的乘车环境。可事实上,德国的慢车在质量上一点不输于ICE,甚至还要更好。某些慢车车厢,精致舒适的设计赶得上豪华轿车,行驶时的安静与平稳也会让你忘记旅途中的疲劳。另外,德国火车的班次调度也与中国大陆刚好相反,因为乘坐慢车需要转车,所以慢车的发车密度要大于快车,即便错过了其中一班也不用担心——下一班很快就会跟上。(柏林 慕启鹏 留德博士生)

点评---国外公共交通“票价低不等于环境差”的服务理念值得借鉴;但文中似乎又传递了另一种“交通票价与速度必然成反比”的理念。事实上,虽然低价是公共服务的属性之一,但与安全无关的交通慢速,却不应成为现代社会民生低价的必然代价。

 

6.姐卖的不是书,是经验(7月14日)

6月底,考完期末考试,我发现学校后门口,有一位今年高三毕业的姐姐卖书。我说现在很多毕业生都把书拿去废品站卖了,姐姐说:“你看我手上这套卷子,看上去破破烂烂的,但是我在里面用了不同颜色的笔做了不少的总结与反思,我觉得这些经验对学弟学妹是很有价值的。”我觉得姐姐讲的很有道理,可是因为没带钱,只好无奈地告别了她。在路上走着,我就想,今年毕业的学长是不是也可以理一理以前做过的资料而不是砸书撕书呢?这样既可以帮助自己总结这段认真走过的岁月,又可以帮助没有经验的学弟学妹,两全其美啊!(安徽安庆 何珊 市一中高一)

点评---虽然这是一个被忽视了的“借鉴前人经验总结”的节约途径,但好的辅导材料应该包括和归纳了这些学习经验,否则就不算好的辅导材料。因为人类的进步,毕竟不能靠这些人与人之间个别和偶然的经验传递。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值得鼓励。

 

网络编辑:休休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