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魅:合璧中西 追魂击魄】

对比西乐的『深刻』与中乐的『深邃』,唯有抱有欣赏与尊重的态度,方能感受世界的五彩与丰富。在川流不息的黄浦江畔,谭盾、余华等聚谈音乐之魅,畅享人类艺术的『性感』与『动感』。

无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还是独立的个体,都应具备容纳多元性的胸怀。对比西乐的『深刻』与中乐的『深邃』,唯有抱有欣赏与尊重的态度,方能感受世界的五彩与丰富。在川流不息的黄浦江畔,谭盾、余华等聚谈音乐之魅,畅享人类艺术的『性感』与『动感』。

对话嘉宾

卢敏捷: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公关总监

向熹:南方周末执行总编辑

谭盾: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奥迪英杰汇品牌大使

余华:著名作家,著有随笔集《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对话时间:2011年8月28日下午

对话地点:上海外滩·茂悦酒店 

卢敏捷 作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高雅艺术合作伙伴,在过去近半个世纪中,奥迪不仅从未间断与全球顶级高雅音乐领域的积极参与和无间合作,同时坚定不移地对高雅音乐的 创新与推广给予倾情支持和积极推动。创立于2008年的『奥迪夏季音乐周』是一汽-大众奥迪品牌自主创办的高雅音乐文化盛事,与国际顶尖音乐大师合作的同 时,更将全球顶级的高雅音乐以全新的形式带给中国观众,已发展成为享誉中国的创新高雅音乐平台。

向熹  对传统文化一成不变地、标本式地保护和流传难道就正确了吗?怎么把握好这个分寸?从音乐延伸至文化,再延伸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人类的历史正是在 继承与革新这两种力量的交融和磨合中逐渐进步的,它们都是值得敬重的力量,而其中任何一种得以敬重正是以另一种也同时得到敬重为前提,只偏执于一点带来的 弯路甚至惨剧在人类史上俯拾皆是。

余华 音乐的历史深不可测,如同无边无际的深渊,只有去聆听,才能知道它的丰厚,才会意识到它的边界是不存在的。在那些已经家喻户晓的作者和作品的后面,存在着 星空一样浩瀚的旋律和节奏,等待着我们去和它们相遇,让我们意识到在那些最响亮的名字的后面,还有一些害羞的和伤感的名字,这些名字所代表的音乐同样经久 不衰。

谭盾 音乐一定要纯粹,不要去描写、去迎合、去装饰它,音乐之所以令人感动是因为和你的心声与血肉相关,越是这样越能够打动人心。在校时,天天都在被教育:如何 把艺术写得完整、复杂,如何把层次写得更加丰富。教育的最后成果,是把你训练成一个技能完备、技术高超的生产者。到了社会与人交流,你要花很多时间天天想 如何简单和直接。接着你居然发现成功的小说和音乐作品常常是在简单上往前迈出一大步。像马勒的旋律,简单至极,但是那么有意思。

心灵愿意接受阳光和月光的照耀

“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在柴科夫斯基看来,音乐无疑最能安顿与抚慰人类的心灵。中外音乐,无论其哲学底色与文化性格如何大相径庭,但殊途同归。作为中西音乐界热捧的明星级音乐人,谭盾时常轻灵地杂糅中西文化里的经典元素,其惊艳的创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直言:“中西观众在音乐灵魂的捕捉和接受上都蛮相似的,比如说真实的、感人、直接的、动律的东西,大家能够比较共通地接受。”

讲求“深刻”的西乐与重视“深邃”的中乐,产生于不同的文化土壤,融汇了几千年来的历史、制度与生活,必然会存在差异。“吃多川菜的人有机会去品尝上海菜或者北京菜,会觉得更加有互动和挑战性。”谭盾确信在中西音乐的交流中,如果各自展现文化中“自己熟悉的、源头性的东西,反而更加容易被对方接受,如果你企图去迎合别人或者找一些别人熟悉的东西,反而会吃力不讨好”。

“艺术文化上的差异提供了沟通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卢敏捷认为正是“差异性”给予艺术家巨大的想象与发挥空间。“一汽-大众奥迪一直以来都在关注着中西方音乐上的互通与合作,希望在这个空间里发现更多具有创新意义的契合点。从某种角度看,奥迪与音乐有着与生俱来的渊源。Audi源自拉丁语的‘听’,这种看似微妙的巧合恰到好处地映射出奥迪品牌中天生的音乐基因。”

余华尽管接触西方音乐时间不早,但经典音乐那种对灵魂的冲击,完全跨越文化的鸿沟。“一下子就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像炽热的阳光和凉爽的月光,或者像暴风雨似的来到了我的内心,我再一次发现人的内心其实总是敞开着的,如同敞开的土地,愿意接受阳光和月光的照耀,愿意接受风雪的降临,接受一切所能抵达的事物,让它们都渗透进来,而且消化它们。”

养育兼容并包的气度

早在洋务运动时, 张之洞就提出了“体”和“用”的问题。“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

这种“体”“用”之辨,延续今日,影响至深。在国际上获得声誉的音乐家和艺术家,往往被我们当成民族审美的代言者,似乎他们天然具有维护民族音乐的义务。在谭盾看来,艺术家在创作时要有一种自然合理的观察, 要有自己的理论和思想的归纳, 这就是“艺”和“术”的结合。“艺”是有自己的观念,“术”是一种技巧,合二为一就变成一种哲学。以自己独有的哲学观去借鉴一切优秀的中外音乐,则会养育兼容并包的气度,以扎实的艺术行动去跨越貌似对立的“体”“用”之惑。

在余华看来,音乐是内心创造的。“内心的宽广是无法解释的,它由来已久的使命就是创造,不断地创造。”大凡优秀的中外音乐作品,概莫能外。“音乐的历史深不可测,如同无边无际的深渊,只有去聆听,才能知道它的丰厚,才会意识到它的边界是不存在的。”

卢敏捷认同鲁迅在《且介亭文集》中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来自民族大众的东西,经过千百年提炼升华,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才能被世界认同。

作为拥有全球最强声音概念的汽车品牌,奥迪始终倡导艺术的互动。在“请进来”方面,一汽-大众奥迪连续支持了系列音乐艺术盛典,如2001年举世瞩目的世界三大男高音北京演唱会以及2003年经典音乐剧《猫》的中国首演。在“走出去”方面,则历年都会邀请国内各界知名人士和高端媒体参加久负盛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音乐节,享受来自莫扎特故乡的国际水准的音乐盛宴。卢敏捷说,“我们希望能通过音乐的力量,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怀有空白之心方能了解更多

与中西文化“体”“用”之论相对应的,是传统与现代的辩驳。在余华看来, 这正是中国人思维的一大缺憾。“传统是开放的,永远不可能完成。现在传统在前进的时候发生了困难,保守的人开始反对了。但传统就要不断地丰富自己,不丰富就要死亡。像谭盾和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属于中国音乐和文学里的艰难行动者,当年我们其实并没有反对传统,我们也没有背离过传统,我们只是选择了往前走。”

谭盾的比喻饶有兴味,“上个世纪80年代不光是听音乐,比如吃饭,四川人没有麻辣根本不想去外地,湖南人没有酸辣根本不登你的门,但到90年代以至现在什么都吃的。美食的选择非常多了,我们也没有失去传统,没有失去川菜传统、湘菜传统。”

在向熹看来,交流多了,宽容就大了。先前的眼中沙、肉中刺,不再是必除之而后快的东西。

余华确信自己认为什么都不懂的人反而接受得快,认为什么都懂的人则难以理解创新。“怀有空白之心非常重要,哪怕什么都懂了。”

卢敏捷欣赏著名音乐史学家黄祥鹏的一句评价:传统是一条河流,总会汇入新的支流,而这条河流将纳百川之智慧,沉淀精华,拥有更为宏大的力量。“纵观一汽-大众奥迪在中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对继承和革新的双重坚持造就了现在的斐然成绩。”

科技的进步为音乐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小而言之,全新的技术依托和传播方式让音乐不同于以往。“R&B与京剧的混音成为可能,网络也可以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地下歌手瞬间走红。”大而言之,世界总是在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碰撞中步步前进的。卢敏捷认为这个时代,无论从事艺术,还是商业,“我们不仅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双眼,更需要拥有一颗包容、进取的心,所以奥迪一直以来都在追求突破的精神”。

余华在音乐随笔《高潮》中写道:在那些已经家喻户晓的作者和作品的后面,存在着星空一样浩瀚的旋律和节奏, 等待着我们去和它们相遇,让我们意识到在那些最响亮的名字的后面,还有一些害羞的和伤感的名字,这些名字所代表的音乐同样经久不衰。

是的,优秀的音乐总能让心灵相遇心灵,即使我们语言不通,文化迥异。在柏拉图的世界里, 最好的音乐,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特别是使那个在品德和修养上最为卓越的一个人快乐。而这样的音乐,注定是灵魂圣手,它捕捉的是一颗颗高贵的心灵。

社会在不断地前进,社会中的音乐也随之不断接纳支流、蒸发,逶迤向前。这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的传承过程,不分中外。它流向人类的心灵深处,间或爆发出精神的火花。

高贵地沟通,才能触及灵魂

“我最喜欢两个艺术,一个是音乐,一个是烹调。”向来以艺术混搭称著的谭盾钟情直觉与体验,认为它们很相似,“耳朵与嘴巴很容易寻找不同的因素,来调制人类的精神感受。忽略身体的感受是做作的,因为我们是人,我们都是动物,我们很直接,而忽略精神的感受人就活得太低级,跟狗猪牛差不多了。”在谭盾的观念里,嘴巴与耳朵,有着生命与艺术的母题意味。喜欢哲思的谭盾在8月的上海,携手一汽-大众奥迪,激情迸发,以二分音符(寓意阳)和四分音符(寓意阴),演绎它们最初的相遇孕育人类的起源,万物的起源。

8月28日下午,上海外滩·茂悦酒店。谭盾坦诚地梳理个人的艺术路径。这个在浏阳河畔长大的音乐天才,至今还信奉一句话—“艺术到最后就是在比胆量。”

创新,源于“艺”“术”的结合

五十多岁的谭盾,身形健朗,招牌式的微笑,总能掌控所到之处的视觉焦点;而得体的举止、睿智的谈吐让他自信而不失亲和力。这样的外观,容易遮蔽一个真相:这是一个内心狂野,对艺术创新始终保持激情的男人。

早在大学时期,谭盾即为当时中央音乐学院的“四大才子”之一。1979年,22岁的谭盾创作了第一部交响乐作品《离骚》,就因使用了鼓、箫等当时被认为是前卫的音响和技术而引起争议。在大学本科毕业前,他交出了把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做成电子音乐的毕业作品。“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我是中国最早的电子音乐创作者,那两部作品里从锣鼓、鸟叫到流水的声音,都是我用电子音乐做出来的。”谭盾说。由于坚持在声音、技术上的不断探索,谭盾被认为是中国先锋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

成为国际级音乐人之后,谭盾在艺术上的“玩心”依然炙热。最早令他名噪国际的是用“陶器”和“纸”来创作音乐, 此外“石头”和“水”也是他非常喜欢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名的《陶土乐》、《水乐》、《纸乐》等实验作品引起国际乐坛的哗然。在谭盾看来,东西方的观众尽管习俗和文化不一样,但是生活中的东西很多是相像的,比如水、电、钢、木头,“有机生活的东西其实都蛮相似的,所以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音乐媒介。” 这正是他创新的缘由所在—熟悉的东西容易产生共鸣。谭盾更厉害的在于,他喜欢在相同中寻找不同,在不同的中间找相同。“我觉得这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感受,所以音乐越忠于自己的生活越能找到不同的角度,而这个角度恰恰在相同的媒介中间,让人觉得你很与众不同的表示方式。这个是很重要的。”谭盾认为,艺术是由“艺”和“术”两方面构成的,观众既要欣赏“艺”,也要欣赏“术”,他希望两方面都可以跟观众的心灵世界有更多的交流。

用中国的泥土谱写音乐

1989年,在纽约曼哈顿,刚过而立之年的谭盾举行了自己在美国的首场音乐会,谭盾以自制乐器演奏的作品《九歌》震惊了美国音乐界。“其实我觉得我的音乐一点也不前卫,这只不过把我小时候和外婆在浏阳河畔生活的点点滴滴汇成了现在的音乐思考并加以呈现而已。”《九歌》的成功让谭盾开始认真思考中西音乐的交融方式—“我应该重归中国,重归中原,用中国的泥土谱写音乐,那是我思念家乡的情结,思念自己成长文化的情结,一切就寄托在所谓的泥土上面。”

关于艺术上的交融与创新,谭盾相信古典音乐是基础,由此可随意接通任何流派。一个做古典音乐的外国朋友让谭盾悟道不少。那位朋友专业虽专长古典音乐,指挥的音乐里却常有不同的因素,比如爵士、摇滚、嘻哈。有人问他:“您这么喜欢不同的流行艺术,为什么把自己归于古典音乐家?而标榜古典的指挥家为什么总穿很随意的牛仔裤?”他反驳:“你们不要把世界划分得那么人文。我平常就是喜欢穿着如此的衣服听着最高雅的音乐。”古典音乐是所有音乐的基础,拥有了它,可自信地面对挑战与未来。“学摇滚的一定学过古典音乐,学爵士的一定学过摇滚音乐。”

“其实250年前的巴赫跟我们今天都有联系,联系在哪里?就是我今天穿的牛仔裤。因为牛仔裤已经没有民族和文化的界限了,你可以穿着牛仔裤种田,也可以穿着牛仔裤喝咖啡也可以喝茶。牛仔裤是一个符号了。那朋友的意思是他穿牛仔裤指挥巴赫,是让巴赫与不同时代的年轻人有一个接触。他的指挥,可以在酒吧,也可以在广场;可以在上海大剧院,也可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为什么?他说生活就是这样的。”

“古得不能再古的东西,同样也是新得不能再新的东西。”这句颇具辩证意味的话是谭盾面向媒体最常说的一句话,但他解释,这不代表自己是在“反潮流”。谈及大众对艺术,尤其是探索性的前卫艺术的态度时,谭盾认为,永远不要低估大众的欣赏能力。硬要说“听不懂”,谭盾显然没有投其所好的兴趣。作为一个视创新为生命的艺术家,他更想做的是“维护艺术的震撼力、文化的威信和自豪感。”

“我觉得做音乐应该有一种非常尊贵的,甚至高傲的态度,因为在灵魂的世界里,要有一种非常高贵的沟通方式才能触及灵魂。普通的肢体接触,或者简单的语言沟通还是有区别的,因为灵魂的沟通需要思考、需要态度,而对自我尊重的态度显然异常重要。”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