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帅与粉碎“四人帮”

叶帅确实打心里很钦佩华国锋的胆略。对华国锋主持解决“四人帮”,叶帅充满信心。其实只要是稍微有点党性良知的人,都会对“四人帮”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何况华国锋呢?!

责任编辑:陈明洋 刘小磊

叶帅确实打心里很钦佩华国锋的胆略。对华国锋主持解决“四人帮”,叶帅充满信心。其实只要是稍微有点党性良知的人,都会对“四人帮”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何况华国锋呢?!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如今都已垂垂老矣!回首这场席卷了中国大地每个角落,震撼了世界的政治风暴时,不同境遇、不同立场的人,都会做出深刻的反省和深思。但无论当年的境遇和立场如何,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如今仍然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识。正因为如此,粉碎“四人帮”,终结“文化大革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

粉碎“四人帮”,有一个历史过程,是我党和全国人民,与“中央文革小组”及“四人帮”长期斗争的历史的继续和终结。在这场斗争中,大批革命元勋、志士仁人,还有众多无名烈士、党员和人民群众壮烈牺牲;也有不少人因为极“左”狂潮中的盲动而丧命,特别是那些青年学生。对前者,我们痛悼;对后者,我们痛惜!这一场付出血的代价、血的洗礼的政治风暴,留给我们太多反省与深思。

华国锋和叶剑英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北京市民庆祝粉碎“四人帮”的游行。 (采自《“文化大革命”博物馆》/图)

首场较量

就拿我的经历来说吧,这场内乱刚刚发动之时,我也被极左思潮弄得昏头转向,与世浮沉。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展开,造反派疯狂地打、砸、抢、抄和“中央文革小组”的反党乱军,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奋不顾身地起来捍卫党的领导,反对造反派冲击党、政、军,他们的行动深深地教育了我,令我开始对极左行径有了怀疑,逐步深化了认识。这种抗争,同样教育和启迪了我党绝大多数高级干部及领导者,使他们逐步认识到“文革”将要带来的劫难,从而奋起抗争,坚决与“中央文革小组”一伙人展开激烈的斗争。所谓“二月逆流”,就是这场斗争的首场较量,其核心是老同志们在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搞这场“文化大革命”还要不要党的领导,应不应该将老干部都打倒和人民军队的问题。

这个核心问题,始终贯穿在整个“文化大革命”中。记得在“大闹怀仁堂”会议之前,叶帅在政治局会议上当面质问陈伯达,说:“老夫子,你是大理论家,我们是文盲、白丁,上海夺权要成立人民公社,那还要不要党的领导?政体改变了,国体是不是也要改?”叶帅随后当面向毛主席报告了他与陈伯达干了一仗的情况,毛主席接受了叶帅的意见,后来说“还是叫革命委员会好”,让上海把人民公社的牌子取下来。“大闹怀仁堂”事件,老同志们同声谴责“中央文革小组”一伙人的倒行逆施,启迪人们去认识这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庐山会议的复杂方面

关于1970年庐山会议上的那场政治风波,我觉得应看到其复杂的方面。一方面是林彪等人因“中央文革”对他们所掌控的权力造成威胁,来个“清君侧”,翦除异己,这是无法翻案的;另一方面,也的确有众多的中央委员,特别是老干部们,如最具代表性的陈毅老总等,完全是出于对“中央文革小组”一伙祸国殃民的不满而奋起声讨。还有三位上将,上书毛主席要求处理“中央文革小组”,幸亏周总理冒着风险,机智地保护了他们。庐山会议大有“炸平庐山”之势,确实是因为有那么多的中央委员对“中央文革小组”的倒行逆施同仇敌忾之故,绝不是上了林彪等的当、被煽动起来的。那个著名“简报”的负责人李雪峰等,最终不也证明他们并非与林彪为伍而得到了平反吗?可见庐山会议有其复杂的另一面。

庐山会议,林彪打错了算盘,以为利用大多数中央委员对“中央文革小组”不满,挟势可以令毛主席就范,却适得其反,引发了毛主席对林彪一伙的高度警惕,下决心要清除他们。他在发表“我的一点意见”之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