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回乡

一位志愿者找到张轶超,说着说着就落下泪来,带些质问地说:“他们根本瞧不起农村了,这就是你教出来的孩子?!”
8月2日出发,8月15日返沪,12个志愿者带着35个正在上小学或初中的孩子,途经三省五市农村巡回演出,并在到达的每个地方进行了农村现状调查。
这次巡演的有趣之处在于,孩子都是民工子弟,生于农村,长于城市,名为“放牛班的孩子合唱团”,实在是一群未曾放过牛的孩子。
这是略带尴尬的一次旅行,也是组织者与孩子未经教化的粗糙持续较量的一次旅行。

“放牛班的孩子”在江西上饶樟村村演出。       王 蜂/图

 


和当地孩子游戏。下方女孩为合唱团成员候学琴。她曾经在作文里写,“看见了她,我才知道我是幸运的。

如果没有合唱队,或许那个孩子就是我吧。”   王蜂/图

    二十天前,当离开农村多年的孩子重新站在农村的土地上时,他们用种种方式刻意保持着和农村的距离。
  他们在车上看到路边的牛羊会拍打着车窗故作兴奋地大叫,就像第一次看到动物园里的大象。
    他们会抱怨农村的卫生状况,特别是那里的厕所,“简直不能忍受”。
    他们亦自觉不自觉地掩盖自己的身份。到当地孩子家里做客的时候,会向孩子的父母解释说“我们来自上海”,而省略了“我们出自农村”。有时同行的志愿者对当地人说,这些孩子也是从农村随父母去的上海,孩子们的眼睛里便流露出不大情愿的神情。
    这样的行为,让随行的志愿者们感到了一些失望。一位志愿者在到达此行第二站江西新余市的当晚找到活动的组织者张轶超,说着说着就落下泪来,带些质问地说:“他们根本瞧不起农村了,这就是你教出来的孩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