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专题 投资骑士】宋安澜 三人成虎

"宋安澜是职业VC,他习惯于对创业者和项目进行细致入微的判断和审视,直白说,要从他手里拿到钱并非易事。作为软银中国的主管合资人,他亦把自己的份量降到最低,三人成虎,他相信团队的力量。"

宋安澜是职业VC,他习惯于对创业者和项目进行细致入微的判断和审视,直白说,要从他手里拿到钱并非易事。作为软银中国的主管合资人,他亦把自己的份量降到最低,三人成虎,他相信团队的力量。

宋安澜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浙江省出来的第一个理科高考 状元。当年,浙江日报的记者跑到杭州市清河乡下找人时,这位“状元郎”正在挑河泥,还不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2011年4月的一天,宋安澜站在南方报业传 媒集团的讲台上用温和的语调,冷静地分析着投资之本和创业之道。台下的记者叫他“宋博士”,很多人在埋头笔记。但他说出的话极少以“我”为主语,而是表述 成“我们团队⋯⋯”

两个相似的VC

宋安澜在清华大学完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连读。毕业后去美国做博士后,成为美国康涅迪格大学电机系助理教授。“骨子里还是有股闯的冲劲”的他听取了 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前UT斯达康总裁吴鹰的提议后,回到故乡杭州开始做生意。在电子科技远不及现在发达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UT斯达康显赫一时。宋安澜是UT斯达康最初的创业团队成员之一。

当时,来自日本的软银是UT斯达康最重要的投资者。那时候,宋安澜经常坐在会议室里受尽软银的“折磨”,应对投资方提出的各种要求,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宋安澜对风险投资有了最初了解,并“偷到了一半基本功”。2000年,软银成立中国基金的时候,宋安澜跳槽了。

宋安澜仍然在台上分析着一个创业者如何获得投资的方法。他的教导具体到了创业者的策划书应该写到多少张内容才能吸引投资人的注意力。同时,PPT的 设计要简洁到一目了然。而且不一定要凑去热门行业……这听起来和另一位VC蔡锋的情形极为相似,不仅在部分观点,且包括从业经验。

蔡锋现在是德同资本的合伙人,最初也是德同资本投资的创业 者,其创办的讯龙公司在2001年中国SP(游戏中的技能点)处于原始阶段时,便开发出“移动大富翁”和“移动非常男女”两款风靡一时的手机游戏,因此, 不出一年,讯龙的月营业收入超1000万,在数百家SP中稳居前三。2003年时,讯龙被新浪以2080万美元的天价收购后,蔡锋自己也转身投资界,成为 德同资本的合伙人之一。

不仅如此,宋安澜在语言表述上也和蔡锋异曲同工,他们有点刻 意地不以“我”为中心,而是将自己隐身团队之后,宋安澜以温和行事的风格在业内著称,曾经风光无限的蔡锋现在甚至拒绝媒体的采访,他们相信三人成虎,“低 调”在他们看来似乎是身为投资者的本性。毕竟,投资是一门以钱滚钱的职业,投资人只在其中起到介质作用。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勇气让别人的资本和智慧融会贯 通,游戏其中的成败和风险,也只有此山中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要锦上添花

宋安澜所从事的职业特性让他的思维也异常缜密而冷静。他习惯于逐项审视和分析创业者投来的项目策划,从项目创意到团队,从策划书的形态到日后的盈利 方式。他甚至会具体到展示给投资人的PPT张数,比如蔡锋和宋安澜表达过同样的意思:一份策划书的PPT限制在十张之内,半分钟一张足矣。多了会显得表达 力不足。对他们来说,一个项目的投资与否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即便是看起来微不足道的PPT,也表达着他们手中的金钱流向和日后的资本价值。

计算机行业出身的宋安澜,对网络这个领域原本更为熟悉,他自己曾从事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领域科研教学,他的科研项目还得到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和财富500强企业的资助。但在眼下网络当道的时代,他把软银的投资项目挑选准则定为可扩张的必需品,而不要锦上添花的东西。

即使现下正如火如荼的团购网站“拉手”网的创业者吴波是他的 师弟,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融资1.1亿美元,把广告做得铺天盖地,宋安澜也不看好这个行业,他觉得团购这个领域过热了。两年来出现的团购网站有上千家, 未来一大堆会失败。团购门槛比较低,但做大非常难。电子商务同样也是如此,做平台越来越难。淘宝、当当、卓越形成了一堆渠道。要做一套新的东西,现在来说 机会有限—而当初马云带着18个人的团队做阿里巴巴,就是宋安澜融的资,不过他现在更愿意将投资方向触及可再生资源和节能减排。对着热闹非凡的网络经济, 宋安澜选择了投一块钱,也须留一块钱。

如何选择创业者,宋安澜谈到一个核心关键词:团队。宋安澜选 择一个项目最主要的考量标准是创业者团队。这点在他投资的pplive项目中足以得见。当年,宋安澜在西南交通大学的一间破仓库见到pplive创始人姚 欣时,姚欣和他的三位同学正在大热天里汗流浃背地开发着一款软件。正是那种热情澎湃的活力场面打动了宋安澜司空见惯的冷静,这支团队让他少了以往的反复斟 酌,给pplive投入了2.5亿人民币。

从状元到教授,从学校到投行,身为职业VC的宋安澜仍旧保持着学者的身态,他不激不亢,说起项目来像是在给学生讲课。而不管怎样,这位或热情或冷静 的投资者,用他的勇气和胆识助人为乐,亦用他的智慧和严谨量入为出⋯⋯“我们这些做投资的,拿着别人的钱,不管怎么说,最终的目的还在钱上。”蔡锋抿了一 口水说。

网络编辑: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