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品得不公?

我真希望每一个《品三国》的读者都设身处地,扪心自问:如果面对这种“真小人”,亲历这种“残忍、暴虐”,我该怎么办?还会昧着良心为他们大唱赞歌吗?
◎《品三国》为维护曹操形象,已陷入思路混乱、立场不明的困境;为曹操“真小人”的表现大唱赞歌,更叫人惊诧莫名,恐怖满怀
◎《品三国》扬曹操,抑祢衡,透露出一股强烈的“成者为王败者寇”的气味
◎《品三国》说祢衡被杀是“咎由自取”,是为黑暗社会中特别恶的专制统治者寻找滥杀的理由,是对被滥杀者落井下石、掘坟鞭尸

 

 

明人绘曹操像  采自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

 

  6月初,易中天向武汉的老同学寄赠《品三国》,我获赠一套。读完之后,有两大感想。一是视野开阔,气势宏大,文字畅达漂亮。二是有些文字有意无意流露了一种维护滥杀无辜者的形象,责备被滥杀的无辜“咎由自取”,特别不公平的态度。这一态度使我深感不安。考虑到它可能是《品三国》的瑕疵,是品读历史必须注意的问题,我不能不写下感想和忧思,表达个人意见。下面,姑举两例说明。

伯奢家人,惨遭杀害
    《品三国》为说明曹操滥杀吕伯奢家人但仍然不失“可爱”,用了很多笔墨。
    公元189年,曹操因不愿与董卓共事,从京都洛阳逃跑回乡,路过朋友吕伯奢家。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孙盛《杂记》,他仅仅因为怀疑别人准备谋杀自己,就误杀了吕氏家人,然后“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一般认为,这是曹操阴险狠毒的绝好例证。但《品三国》指出,“仅凭此案就说曹操奸险歹毒,是有疑问的”,因为第一,他能够“凄怆”,总算没有“丧尽天良”。第二,那句话中的“人”是特指“个别人”亦即吕氏家人,而不是泛指普天下“所有人”。整句话也是“就事论事”,表达一种既抱歉又无奈的情绪。不像《三国演义》所改写的那样,他毫不“凄怆”反而“理直气壮”地说出了针对天下“所有人”,并能表明他“一贯如此”的人生信条:“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所以,他虽“恶”但“程度”不高,“分量”不重,还“保留了一部分善心”。第三,即使曹操不“凄怆”,即使那句话等于《三国演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