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冬季图书观察】真理与政治的命运

在意识形态纷争日趋激化的今天,“中国”与“西方”越来越简化为简单的意识形态符号,所谓“中西文化交流”也沦为粗鄙的文化战略,这也使得对中国自身思想传统的强调难免会被“利用”或被“误解”成对普世主义的挑战。

责任编辑:刘小磊

【思想篇】

临近岁末,未见多少思想类的新书出版,这个时代本已稀少的思想者们却一个个接踵而去。从身份上看,刚刚去世的哈维尔是剧作家,高华是党史学者,但他们却都拥有这个时代相当稀缺的思想品质,即“真实地面对世界与自己”。姑且不论大家所熟知的哈维尔对后极权世界的揭示,就拿高华来说,在我看来,其工作的意义也绝非仅仅只在历史学层面,因为他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考据家,他更像是一个试图从心灵层面摆脱禁锢的“真实的人”。

一旦追究“真实”问题,势必会涉及“真理”的诘问。阿伦特是少见的认真对待“真理与政治”问题的现代政治哲学家,在她的《过去与未来之间》(王寅丽、张立立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10月)中,有一篇专门探讨“真理与政治”关系的文章,她如此问道:

谎言从来就被认为不仅是政治家或煽动家的必要、合法工具,而且也是政客交易的工具。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对政治领域的本质和尊严来说意味着什么?另一方面,对真理和诚实的本质和尊严来说又意味着什么?难道真理的本质就是无能,而权力的本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