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制变形记

什么事情不好管,就用实名制。每个管理部门在推出实名制时,都有着美好的初衷,从最初的维护社会诚信,到现在成为“维稳”良药。但真正实现了政策制定者初衷的并不多,不少实名制在热闹过后不了了之,有的名存实亡,有的进退两难。

责任编辑:李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每个管理部门在推出实名制时,都有着合理的逻辑和美好的初衷,从最初的维护社会诚信,到现在成为“维稳”良药,但实名制的推行多数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近年曾引起关注的种种实名制中,真正效果良好,实现了政策制定者初衷的并不多。不少实名制在热闹过后不了了之,有的名存实亡,有的进退两难。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说,只有那些涉及个人信用以及国家安全的才可以实行实名制,其他的领域则是给老百姓的自由越多越好。

现在,什么事情不好管,就用实名制。实名制正面临被滥用的危险。 (CFP/图)

关于微博实名制的另一只靴子落下了。2012年2月7日,北京市网管办负责人在一个关于微博管理的座谈会上透露,自3月16日起,新浪等四大门户网站的微博,将全部采取前台自愿、后台实名注册,未实名用户将被强制拦截,禁止发言。

这只是关于实名制的最新一次行动。事实上在春节前后,北京“菜刀实名制”的消息就已传得沸沸扬扬,引发媒体对“实名制”的又一拨议论热潮。北京警方随后澄清,说只有管制刀具才需实名购买。

“实名制”作为一种公共管理手段,新世纪以来,在中国以各种理由广泛推行,并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储蓄、看病等少数能为社会广泛接受的实名,到网络、手机、自行车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件的购买和使用,再到个别地区连购买猪肉、避孕药也要“实名制”。几乎每一种实名制的推行,都会引起关注和争议。

每个管理部门在推出实名制时,都有着合理的逻辑和美好的初衷,从最初的维护社会诚信,到现在成为各部门“维稳”的良药。但实名制的推行多数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事实上,回望近年曾引起关注的种种实名制中,真正效果良好,实现了政策制定者初衷的并不多。大部分实名制在热闹过后不了了之,有的名存实亡,有的进退两难。

开启时争议小

对实名制比较通行的解释是,人们必须以真实姓名作为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标识。照此解释,过去,在航空、固定电话、出入境等领域实名制早已存在。

“实名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在2000年。当年4月1日,国务院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