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的“坛经”

我认识日本电影演员栗原小卷,在上世纪80年代她是中国女人的偶像,她现在也还是单身,可能也还是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我想我也是。


  第一任作协主席茅盾塑像

   第二任作协主席巴金塑像

    作协第三任主席铁凝和被“保护”的作家史铁生在一起。“保护”是因为史铁生身体状况不好,作协决定在其坚持创作情况下,每月发给其生活补贴费,并帮他解决医药费。

  
  有人说,文学死了,作协死了……
  确凿的,57年历史的中国作协换届了。
  我们借此看看文坛的“坛”,诸如作家体制、批评体制是如何生成和演变的
  
“特别好的作家”
  铁凝第一次见茅盾是1978年。
  那时她在河北农村插队,是公社里最小的知青,劳动之余写些儿童文学作品。中国儿童出版社在北京组织笔会,邀请她参加,在笔会上,铁凝第一次见到中国作协主席茅盾。她形容自己当时是“战战兢兢”。
  慌乱并不是因为见到“作协主席”:“我并没有在意谁是主席,我就知道他是一个特别好的作家,我崇敬他。”
  铁凝崇敬的还有巴金。遗憾的是直到巴金病逝,她也没能近距离接触过这位文学前辈。
  然而,当铁凝49岁的时候,她的名字和茅盾、巴金并置,成为中国作协57年历史中第三任主席。
  11月21日上午,在河北作家协会她的办公室里,记者专访了铁凝。石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