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余痛:“牛仔服之都”开春招工难

劳工荒以及欧债危机,考验着增城市新塘镇这个中国乃至世界的“牛仔服之都”。春节后的制衣厂,缺工率达到70%。人才市场的外来工大幅度减少。

责任编辑:杨继斌 实习生 谢雪

劳工荒以及欧债危机,考验着增城市新塘镇这个中国乃至世界的“牛仔服之都”。春节后的制衣厂,缺工率达到70%。人才市场的外来工大幅度减少。

2011年6月,新塘镇大敦村的本地治保队员和上千外来打工者发生激烈冲突,此后的半年里,当地政府开始试图给予外来务工人员更多关怀。但事件造成的裂痕,尚需更多时间来弥合。

漫长冬天

依靠大量外来工而崛起的牛仔之都,如今却深陷人力匮乏的困局。

增城市新塘镇大敦村的这个冬天看起来要比2011年漫长。

已经是2012年的2月中旬了。守着冷清的厂房、蒙尘的机器、空白的账单,熊于丽感到寒冬尚未远去。

1月31日,大年初九,翔云服装厂的老板熊于丽放了一串鞭炮,期待着新年开店大吉。好运气老早就来了。一张价值7万元的订单在2月上旬就拿到了手。

增城新塘镇工业园区一家服装厂在大门外打出招工广告,但鲜有人问津。 (熊靖/图)

2月13日,已是春节后半个多月了,满地的红色爆竹碎屑早已在雨水的冲刷下褪色入泥,她却发觉陷入了无法开工的尴尬:到现在,厂里只招到两个工人,还是亲戚介绍来的小学徒,一条牛仔裤都没做出来,7万元的订单打水漂了。

枯坐中,女老板教会两个小孩子“斗地主”。如此的“悠闲”,是熊于丽往年所不可想象的,2011年的这个时候,她已招到了二十多个工人,往俄罗斯卖了1万多条裤子了。

萧瑟的春天并不仅属于她一人。2月13日下午2点,5公里外的增城市新塘镇人才市场,足球场大小的空地上零星摆着20余张小桌子,小老板们在写满了招工广告的黑板前发着呆,满地尽是烟蒂、快餐盒、被随意丢弃的宣传单。

早在10年之前,新塘镇就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到5年前,新塘镇的牛仔衣裤产业占到全国的50%左右,而大敦村就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0%以上。但现在,这一切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该进厂了,晚一天少赚一百块啦!”俊捷服装厂的董世龙焦灼地冲着观望的人群喊,希望今天能带几个人回厂,他来新塘镇人才市场招工已经十天了。但一直没有招到足够的工人。他每天都要用金杯车拉十几车的人去看厂,一天却只能招到一两个人。厂里14个组的机器,如今只开动了4个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