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速度:60天敲定——“浦东开发开放”这张“中国王牌”是怎么打出来的?

1990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十个年头。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上,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

责任编辑:刘小磊

上海浦东,东方明珠旁的邓小平画像。 (CFP/图)

十个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

1980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十个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关于上海发展方向的探讨》,引起轩然大波,作者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上海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滞后的困窘和症结所在。当时的上海,看上去是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但实际上是个“健康欠佳”的病人。上海患了城市病,病得喘不过气来。

进入1980年代后,上海财政收入不断响起“滑坡”警报,上交国库后,只能支撑城市最低维护,基础设施建设欠账累累。城市“膨胀病”愈演愈烈,交通难,住房难,环境污染严重……

就在南方经济特区、珠江经济带异军突起的10年里,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上海,步履蹒跚,昔日远东最大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上海,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

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的专家说:中国的经济中心已出现南移的趋势,广东将取代上海。

不仅如此,1980年代,我国周边国家与地区也加大了开放与引资步伐:1983年,韩国宣布要把济州岛建成“第二香港”;1987年,日本在那霸港开辟自由贸易区;1989年,泰国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