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宁,尝试定义“绿色经济”

在绿色经济风生水起的今天,何为绿色经济却始终缺乏一个准确的界定。2012年5月9日,在四川省遂宁市,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等部门主办的“2012绿色经济遂宁会议”尝试回答这一问题。

责任编辑:朱红军

这些局部的经验要发展成为全国的共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绿色经济风生水起的今天,何为绿色经济却始终缺乏一个准确的界定。

2012年5月9日,在四川省遂宁市,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等部门主办的“2012绿色经济遂宁会议”尝试回答这一问题。

来自全国政协、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等部门的官员与北京大学、中科院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最终凝聚成一份《2012绿色经济遂宁共识》。据此共识,绿色经济的要义被概括如下:

第一,生态农业、绿色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是绿色经济的基本内容。发展绿色经济,核心在于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以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解决农产品安全、农村生态环境等问题;以绿色制造业的发展,引领产业向高端攀升,解决资源浪费、粗放低效等问题;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增加社会就业,解决社会保障等问题,从而在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中实现确定的结构性增长。

第二,效率、和谐、可持续是绿色经济的基本特征。实践证明,发展绿色经济,能够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带来的生态危机,能够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能够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是提高人们幸福指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探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生态、循环、低碳、高效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推动生态环境由“被动保护”向“主动建设”转变。发展循环经济,应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资本在更高层次融合互动。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应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方式。推动高效发展,应大力培育高端高效产业集群,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高。

第四,科技人才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树立“技术就是经济”的观念,以经济效益来衡量技术创新的价值,以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新兴科技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着眼于绿色经济价值链、产业链,培养、开发和造就一大批绿色科学研究人才、绿色技术工人、绿色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等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

第五,体制机制创新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的理论体系、规划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形成推动绿色生产、建设绿色环境、倡导绿色生活、促进绿色消费的行动计划。构建从宏观到微观、从城市到乡村全覆盖的绿色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化”互动发展,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创新绿色经济发展政策,形成产业引导、激励扶持、生态约束等机制。建立完善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标准,全面系统、科学测量绿色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而在此次会议的举办地遂宁市,上述要义正在被逐一阐释。

一片曾经死水微澜的荒滩变身为市中心鸟语花香的湿地公园,一处曾经的荒山野岭崛起为年产值近50亿的“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原本资源匮乏只能靠“切薯片”的农业主导经济模式被现代“切芯片”的电子工业代替。这一切,正在遂宁上演。

遂宁市官方资料显示,2009年以来,绿色GDP在GDP中的比重一直在85%以上。

“电子信息业、现代物流业——从无到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从有到无;食品纺织业、机械加工业——从低到高;原生态农业产业、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从小到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沈骥如对遂宁绿色经济的发展如是概括道。

但是,“这些局部的经验要发展成为全国的共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说。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