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战后东北接收交涉纪实(5)

若苏联为出兵帮助我方收复满州,只能由中国政府偿以出兵费用,不便予以工矿股份。因一经合办,不特我方无自由发展主权,且他日无法招致他国技术,资本。

10月18日

行营用款问题,因既无满州中央银行券,又不得苏方许可,无法开印新券。同时,不便向苏方借用红军票,无法解决,因嘱马子元返哈尔滨与苏联交涉。告以中国银行系我创造,且该行多数股款系商股,且为维持哈埠市面起见,应请苏方准许哈中行早日复业。满州机关中国职员送来满中央银行券二百万元,聊救行营燃眉之急,不无小补。

细察连日接见之各机关任事之中国人,大都未经训练。可见各机关实权均在日人之手,中国人点缀门面而已。

10月19日

接蒋委员长10月16日致熊主任及余信,大致谓:天翼、公权二兄勋鉴:手书诵悉。运兵计划应准备海运与陆运并进。海运决不能以苏方阻止大连登陆而停止。但除大连入港以外,中意不必在营口等地另觅登陆地点。吾方认定海运部队必须在大连一港入口也。此应坚持到底。一面应积极恢复沈阳至北平铁路运输。如能于本月杪修复,则下月20日以前,我军陆运至沈阳当无问题。兹已作陆运为主之准备矣。请兄等一面仍交涉由大连登陆,一面准备陆运,积极恢复北宁路为首要工作也。至苏方顾虑妨碍两国合作之事与人,吾人应〈特〉别注意,竭力避免总勿使其稍有误会也。余详经国函中,请参阅。

中正手启10月16时11时当日,熊主任往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作第三次会谈。告以中央政府坚决主张须在大连登陆。马云:可转达莫斯科。同时,马意最好熊主任亲自返渝,面陈苏方意见,以便将中央军队运来东北问题,早日得一解决。意在不必坚持大连登陆。


作者:[日]伊原泽周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月20日

行营董参谋长彦平,与苏方巴佛洛夫斯基中将晤谈,提出大连登陆及在大连设立航空站,与派大连市接收委员王洽民赴当地视察三项问题。

熊主任明日赴渝,缮就致蒋委员长信,报告有关〈?〉经济各问题,函云〈?〉如下:查与苏方讨论接收工厂时,马元帅表示:日方所办工业应为苏方战利品。又询其抚顺煤矿如何?渠云:可归入长春铁路经营范畴之内。照上述语气,东北所有工厂,势必均归苏有,视同战利品。即或苏联将来让步,允与我方共同合办,则或全体工业与苏合办,我方伤〈丧?〉失经济自主。

查东北工矿分为二种:一、满铁附属事业。一、满州国政府〔1〕特许公司之事业。满铁事业,当然为日人产业,而满州国政府特许公司事业,有完全日股,有参加一部分日股。故若苏方认日产为战利品,则或全部重要工业归入在内。据经国兄谈及,当莫斯科会议时,主座曾有电令注意及此。史太林曾答复:凡属于日人私人之财产,可同意赔偿中国战时损失。凡属于公司组织者,应视作战利品。嗣我方仅将史语载入会议记录,未再讨论。今若照史语,则东北工矿或无一不属公司组织,不过日本公司与满州国特许公司之分而已。

同时,苏军已将各工厂及电厂机器拆卸运走。

建议政府迅由外交部向苏方提出下列各点:

一、满州之繁荣,有利于中苏两国之经济,有利中苏合办之长春铁路。故满州已有之工矿事业,不可破坏或减少之。

二、满州所有敌产,应以之抵偿所负人民债务,如尚有余,应以之赔偿中国八年战争之损失。故一切敌产,应归中国没收。

查满州国中央银行发行钞票约一百三十亿元。其他发行公债,储蓄债票,邮政储金,人民存款,尚有二三十亿。是中央政府对于东北人民将负有一百五六十亿之债务。而东北全部工矿如数保存,其现有财产,不过百亿元。

三、若苏联为出兵帮助我方收复满州,只能由中国政府偿以出兵费用,不便予以工矿股份。因一经合办,不特我方无自由发展主权,且他日无法招致他国技术,资本。

四、满铁附属事业最为重要者,为抚顺煤矿。今中〈国〉政府已担保煤之供应,不能再以矿产归入长春路。其他煤矿情形亦相同。

五、〈欠缺或误写?〉

六、请苏联政府通知前方军队,从速停止拆卸机器。

七、苏联所谓战利品,只能以拆卸之机器为限。其他产业不能再认为战利品。

东北军事政治因时势所迫,处于不利地位。若经济再落空虚,则真名存实亡矣。刍荛之见,是否有当,尚请钧裁。

10月21日

今日下午,苏军副参谋长巴佛洛夫斯基中将答复提出之大连登陆,大连设航空站,派员视察主要城市,及沈榆段铁路,改编反正队伍,安东、营口、葫芦岛登陆,奉天、长春、哈尔浜设航空站,以及借用军服为改编队伍之用各点如下:

一、大连在中苏友好协定中规定为自由商港,如允许我军登陆,即是违反协定。

二、根据同样理由,大连设航空站亦不能同意。

三、派往奉天、吉林调查人员,可予便利派往调查。奉天、山海关段铁路之人员,可派苏军官陪同前往,唯锦州以上之治安,不能负责。派往大连之军事人员,难予同意。

四、改编反正队伍,无法同意。借用军服,亦无法允办。

五、营口、葫芦岛可以登陆。安东在11月上半月可以登陆,并可在苏军未撤退前开始。

六、奉天、长春、哈尔浜三处航空站,可在苏军撤退前二三日设立。

大连登陆问题交涉之绝望及其意义。

大连登陆,在我辈抵长春前,苏方早已表示坚决拒绝。10月1日,外交部照军委会意旨,照会苏联驻华大使,告以:吾第十三军部队定于10月10日前后,自九龙乘美国船只,由海道前往大连登陆,同时电傅大使洽告苏外部。嗣接傅大使10月5日电告:苏外部洛次长面询我运军,由九龙往大连登陆后,究赴何地?其目的何在?10月6日,苏大使见甘次长面告:按中苏条约,大连为运输商品,而非运输军队之港口,无论谁的军队,在大连均系违反中苏条约。故苏联政府坚决反对。10月8日,傅大使电告:6日晚,苏联外交部洛次长面告各节,与彼大使所告者相同。

照上述经过情形,苏方拒绝我军在大连登陆之态度已鲜明而坚决。不知熊主任是否以为直接与马林诺夫斯基折冲,尚有转圜之望,而在会议中提出。再,洛次长问:“我方登陆军队究往何地?其目的何在?”似暗示不欲吾方以武力接收,甚至不欲吾方在东北建植武力,其意甚为明显。我外交当局,仍未注意及之。今日上午,长春商会会长王荆山来,报告渠为Salvador在东北推销咖啡,担任该国名誉领事。昨日被捕,旋即释放。哈尔浜电政管理委员会委员长朱连贵来,报告哈市电局职员,除留少数中国人外,均代以苏联人员。长春路护路巡警总监孙九思来,报告系经长春市长介绍,得任此职。

余往大陆科学院(今改为东北科学院)参观该院,中国职员保护院内设备,十分尽力。

【注释】

〔1〕“满州国政府”

1931年,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便将东北全境占领。次年3月1日关东军指使汉奸张景惠等,以“东北行政委员会”伪政权名义,发表建立“满洲国”宣言,拥立清废帝溥仪为“执政”,年号为“大同”,定都于长春,改其名为“新京”。同年9月15日,日本政府承认“满洲国”,签订《日满协定书》以及附带密约,将“满洲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置于日本关东军支配之下。1934年3月1日,“满州国”改称为“满州帝国”,溥仪由“执政”改称“皇帝”,年号改为“康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通知驻苏日使,从本年8月9日开始,苏日关系处于战争状态,苏军分三路立即向占领中国东北的日军进击,结果关东军大败。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向联合国投降。18日,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下令,命部属全军向苏军投降,溥仪被捕。所谓“满州帝国”,自此土崩瓦解,永灭于世。

网络编辑:谢小跳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