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精选】大学学风在于文史教育

以数理化为主专业的学生,最好拿文史哲做副专业,以此迫使学生避免单一学科的偏差。缺少足够的文史哲教育基础,人便与机器无异,纵会使些雕虫小技,胸无造福世界的人文理想,终难成就科学创造。

一个大学的学风,以文学及史学两系为枢纽。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朱家骅先生说的。朱家骅先生是中国学术和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中国现代化的先驱,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等职。朱家骅先生青年时期留学德国,一九一七年回国,经国学大师沈尹默介绍,被蔡元培校长聘为北京大学教授。那时候,北京大学总共二十八位教授,朱家骅先生年仅二十四岁,成为北大最年轻的教授。一九三○年兼任教育部长的蒋介石,聘朱家骅先生做南京中央大学第二任校长。

一九三一年我的外祖父陶希圣先生,在中央大学法学院做教授,忽然接到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周炳琳先生发来聘书,请他到北京大学法学院去任教。于是外祖父写信给中大校长朱家骅先生,提出辞职。

朱校长接信,当晚冒雨,赶至外祖父住所,极力挽留。朱校长说:一个大学的学风,以文学及史学两系为枢纽。他的计划是一步一步充实中央大学的文史两系,已经聘了顾颉刚先生到中大史学系。朱校长希望外祖父继续留在中大,共同努力。外祖父再三解释,对于母校北大的聘约,他没有抵抗力。自己学问还差得很远,愿意回到母校,力求上进。外祖父赞成朱校长的计划,但很惭愧,不能协助,以观其成。

这次会面,这段对话,外祖父曾有逐字逐句的记录。

《随笔》2012年第4期

朱家骅先生曾留学西洋,见多识广,又任教多年,经验丰富,亦曾主持学政,过关斩将,说出这句话,当经深思熟虑,绝非儿戏。

细想想,确也如此。一说清华,就是理工,乃一九五二年盲目模仿前苏联教育体制,分离文理大学所致。这个错误,遗害至今。虽然改革开放之后,清华重新恢复文史学科,但终于无力扭转清华作为单一理工大学的偏见。

其实清华大学一百年前成立,自文科而始,那时中国尚无理工学科的概念。一九一四年梁启超到校发表演讲,以君子为题,引述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之后清华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定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