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是个好东西专访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

王石钦佩巴金的境界:不领工资,完全靠稿费生活。他回答:“我愿意做这样的事情,能挣到一个馒头就吃一个馒头,挣不到就饿肚子。”1992年,他如愿以偿,进入文促会直至今日。

责任编辑:李宏宇 袁蕾 实习生 周鑫

《歌唱祖国》作者王莘(右)与台湾老作曲家张昊。1992年文促会举办“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聚集了海内外华人音乐家,王石认为,这是把“很难办”的事办成了。 (文促会 供图)

读中学时,王石看到自己的老师被批斗,他真诚地相信,文化的进步是淘汰式的,而不是渐进和积累的。1969年,王石21岁,因思想纯正,文笔卓越,从北京军区警卫三师借调到《解放军报》工作,曾在军报发表整版文章,洋洋洒洒地论证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不算文化高峰,“文革”才是真正的文化高峰。

197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陈伯达被抄家罚没的两大箱子古书辗转到了王石手里。“读那些书的时候,渐渐地产生了心灵相通的感觉。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精神,使我意识到什么是崇高。”王石说,之后的4年,他开始“疯狂读书”,“文革”后期王石已经意识到,自己过去的思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