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山、张宁、向春、张醒生:公益组织与政府站在一个共同面

9月15日下午,张醒生、黄小山、张宁、向春等人出席由南方周末主办、名牌杂志承办的第七届华人精英会北京论坛时,交流了管理公益组织的心得体会,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几年中国公益组织的发展和转型。

公益论坛

9月15日下午,张醒生、黄小山、张宁、向春等人出席由南方周末主办、名牌杂志承办的第七届华人精英会北京论坛时,交流了管理公益组织的心得体会,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几年中国公益组织的发展和转型。

黄小山谈到,自己与政府的关系是过去三年来他研究中国垃圾问题的一个主线条,从09年跟政府的对抗到10年跟政府的沟通和讨论,到现在可以说跟政府是相互的理解,相互的妥协,相互的合作,黄小山与他的绿诗丹正在以一个全新的形式维权。作为一个公民,不但可以勇敢的跟政府说不,但更多的要告诉政府最终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要勇于承担问题,哪怕自己花钱,哪怕花经历,哪怕牺牲很多的东西。公益组织可以跟政府站在一起共同面对问题,共同研究问题,共同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张宁则强调了在目前中国公益事业的起步阶段,人脉和号召力的重要性。身为一名律师,他比别人更多的资源是人脉,因此可以利用这些人脉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同时张宁还实现了有别于大部分依靠基金会的公益组织的,以创意作为生产力的自负盈亏的公益组织形式,一种社会企业的盈利模式。通过抓住社会热点,研发出相应的产品,比如教授火宅逃生知识的游戏,然后说服别人购买自己的研发,以获得资金维持组织的可秩序运转。

当被问到做公益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的时候,向春说道,环保组织最需要的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这样遇到环境问题,能够通过旅社的专业精神,查出问题的影响,问题的根源,问题的解决方法,将所需的证据准备齐全,用以交涉。

最后张醒生就环保组织的专业性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也给自己设立了把跨国NGO本地化的目标。他还提到,现在政府鼓励企业成立基金会。企业基金会已经成为省市之间的软环境评比指标。一旦企业基金会的成立成为常态,那么NGO组织的资金就有了新的来源。但NGO组织不是乞丐,他们是高尚的人,进行的是高贵的事业。NGO组织要为企业带来价值,使一个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华人精英会是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推动,南方周末报系与中国平安集团联合主办、《mangazine |名牌》杂志承办的年度盛典。本次华人精英会的主题集中为“弘道宏业”,于2012年八月至九月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举行。三地论坛主题各有不同。广州论坛: 务实的魅力——将简单的事情做到伟大;上海论坛: 温和的力量——阅读温润社会;北京论坛: 创业的精神——推动社会进程的坚韧之旅。

其中,本次华人精英会北京论坛更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合作举办,在分享企业家创业精神的同时,也分外强调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论坛的过程中,进行了由阿拉善发起的“创绿家环保公益创业资助计划”(简称“创绿家计划”)的启动仪式。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