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宗族组织

将传统宗族组织与宗法秩序视为个人自由之牢笼、皇权专制之根源的全盘性反传统主义潮流,最终成功地将这个“私民社会”打得粉碎——就如小说《白鹿原》下半部所展现的那样,宗族组织、士绅群体、礼俗秩序都瓦解了。然而,陈独秀理想中的“个人自由”并没有随之而来。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张庄

宗族是民间社会自发生成的自治机制之一。这一社会自治机制的存在,实际上阻止了专制皇权的扩张与渗透。当人们服膺于自发秩序、来自权力的强制被减少到最低限度时,我认为他们就是自由的。

漫长的制作周期(从编剧到制片历时二十年)、原著的知名度、情欲戏的吸引力、如何改编的猜想、公映日期的推延,种种因素,使得王全安导演的《白鹿原》极富话题性,未公映便引发热议。最终剪出来的电影版本,以原著中并非主要人物的田小娥与几个男人的情欲纠缠为主线,大概可以吸引更多的都市红男绿女走进戏院,而原著的主题背景——传统宗族社会的治理秩序及其解体的命运,虽然被影片淡化,但借着电影上映的话题讨论,还是引来了知识界的关注。

宗族组织、皇权专制与个人自由

《白鹿原》小说所展现的关中平原宗族社会治理秩序,可以上溯到北宋关中学派的礼俗重建运动,绵延至清末民初,最后在时代大潮中瓦解。对这一治理秩序造成致命打击的,并不是辛亥年的王旗变换,而是发端于二十世纪初叶的全盘性反传统思潮,以及紧随其后的社会革命暴风雨。诚如小说所描写,白鹿村的年轻一代离开白鹿书院,到城里就读新学校,在接受新知识之后转过身来跟传统的宗族、家庭决裂。新学校孕育着经由日本中转而来的启蒙风暴,最终借着“新文化运动”爆发出来。在那些从新学校出来的新知识分子看来,传统社会的宗族组织与宗法秩序,毫无疑问就是个人自由的牢笼、皇权专制的根源。

被胡适誉为“中国思想界清道夫”的吴虞,从日本归国后,在1917年的《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认为“商君、李斯破坏封建之际,吾国本有由宗法社会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