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洪流——中国农民工30年迁徙史(24)
八十年代,四川丝绸厂里面招收的八成以上都是农村女孩,当地人习惯称她们为“丝妹”。每个月工资比乡镇干部和教师还要高,让这些“丝妹”成为年轻人羡慕的对象。在南下打工浪潮没有到来时,进丝厂几乎是这些农村女孩离开土地的唯一途径。
第二部 跨一只脚进城(1984—1988)
第一组样本 农民造城办厂,离土不离乡
第三篇 四川绵阳:小镇上的“丝妹”(1)
那时厂里面招收的八成以上都是农村女孩,当地人习惯称她们为“丝妹”。每个月工资比乡镇干部和教师还要高,让这些“丝妹”成为年轻人羡慕的对象。
西平丝绸厂的发展与衰落,是四川丝绸行业三十年兴衰的缩影。从八十年代县县乡乡争相开办丝绸厂,到九十年代纷纷停产倒闭,这些丝绸厂兴衰背后,是一代四川丝厂女工离土不离乡的青春岁月。
那时厂里面招收的八成以上都是农村女孩,当地人习惯称她们为“丝厂妹”,简称“丝妹”。每个月工资比乡镇干部和教师还要高,让这些“丝妹”成为年轻人羡慕的对象。在南下打工浪潮没有到来时,进丝厂几乎是这些农村女孩离开土地的唯一途径,也成为很多她们的梦想。
当时丝厂发工资的时候,肉价和菜价就会上涨。镇上的普通居民都会避过丝厂发工资那几天买菜买肉,农村人则会尽量挑丝厂发工资的时候,去市场上卖菜卖肉。当时看到丝厂的人去菜市场,卖菜卖肉的人要价都会比其他人高一些。因为工资相对比较高,她们往往也懒得讨价还价。
进厂那天亲朋好友都来庆贺
1988年秋的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川北山区的一个农家小院里,林琼英被父亲叫到身边:&l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