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老舍

02 老舍

1899-1966

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自幼读私塾,“五四”后,开始用白话文进行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开始剧本创作。《骆驼祥子》《春华秋实》《四世同堂》《茶馆》等先后问世。1951年由于创作剧本《龙须沟》的成功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1957年《茶馆》被北京人艺搬上舞台,评论界认为这是话剧民族化的胜利,是完整艺术性的高峰。他的剧作充满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被誉为语言大师。

03 郭沫若

1892-1978

四川省乐山县人。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之一,为新诗运动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爆发后创作了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孔雀胆》等。解放后著有《蔡文姬》和《武则天》。1959年郭沫若与焦菊隐导演合作,与演员朱琳、蓝天野重演“文姬归汉”。半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


04 欧阳山尊

1914-2009

原名欧阳寿,生前有中国话剧“活化石”之称。他参与组建北京人艺,担任副院长、副总导演。与焦菊隐、曹禺、赵起扬并称北京人艺建院“四巨头”,与焦菊隐、夏淳、梅阡并称“北京人艺四大导演”。代表作包括《白毛女》《春华秋实》《日出》《带枪的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

05 赵起扬

1918-1996

1952年参加北京人艺组建工作,任北京人艺党委书记、副院长、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直至“文革”。在行政工作之余,他还与人合作创作了话剧《大学教授》《矿山兄弟》《星火燎原》等,合作改编话剧《智取威虎山》《红岩》等。

06 梅阡

1916-2002

人艺“四大导演”之一,1951年入北京人艺任导演,此后改编和导演了《骆驼祥子》《咸亨酒店》《丹心谱》《女店员》等近三十出戏,参与创作和改编《胆剑篇》《智取威虎山》等剧。他导演的话剧《王昭君》曾荣获建国30周年庆礼演出一等奖;《咸亨酒店》获北京市1981年度新创作剧目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

07 夏淳

1918-2009

人艺“四大导演”之一,在人艺工作了40年,先后执导过《雷雨》《名优之死》《悭吝人》《茶馆》《同志,你走错了路》《风雪夜归人》等三十多部戏,不少都是人艺的优秀保留剧目。1980至1986年,他任团长带领《茶馆》出国演出团赴西德、瑞士、法国、加拿大等访问演出,获巨大成功,被誉为“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

08 蓝天野

生于1927年,是人艺成立时的第一批演员,先后塑造了《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茶馆》中的秦仲义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封神榜》中他饰演的姜子牙,《渴望》中王沪生那温文尔雅的老父亲,都是家喻户晓的形象,演技“令人拍案叫绝”。他见证了人艺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被誉为“人艺之宝”。

09 英若诚

1929-2003

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话剧导演,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北京人艺艺委会副主任、剧本室主任。曾在话剧《龙须沟》《雷雨》《明朗的天》《悭吝人》《茶馆》等剧中扮演重要角色。他把《茶馆》翻译成英文,又把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搬到人艺舞台,是中国老一辈演员中为数不多的堪称“国际明星”的艺术家。


图片说明... ( /图)

10 朱琳

生于1923年,1952年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被调入人艺。曾在《蔡文姬》《雷雨》《武则天》《洋麻将》等剧中扮演主要角色。她主演过百余部话剧,被誉为“中国话剧皇后”,自1992年丈夫刁光覃病重后,就基本告别了舞台。

11 刁光覃

1915-1992

曾任北京人艺副院长、导演、艺术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他因在曹禺的剧作《明朗的天》中塑造了爱国知识分子“凌士湘”的形象而荣获演员一等奖。70年代末,他致力于导演艺术实践,先后导演了《日出》《小巷深深》《小井胡同》《狗儿爷涅槃》等剧目,展示出在导演艺术方面的深厚功力。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