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姥姥的旧时光

姥姥走后,我又去了她曾经住过的屋子,推开门,土炕还在,墙还是那样的灰黑色,我想着她会坐到哪个位置上,在哪个位置做饭,在哪个地方做针线活。

姥姥有4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是姥爷前妻生的,大女儿送了人,家里太穷了,养不起。

大女儿对姥姥一直有隔阂,对待她不如养母,姥姥心里也一直愧疚着。

李振英(1932-2010,图右),山东省禹城市房寺镇屠庄村人 

虽然年轻时吃了不少苦,姥姥终于还是把儿女们养到了成家立业,身体也算硬朗,耳聪目明,只是胃不好,动过手术。

我打小喜欢姥姥,因为姥姥疼我,脾气好,不像母亲老是凶我们。

小时候每逢周末,我和妹妹都去她那里。如今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

我和妹妹徒步走到姥姥家,姥姥会在村西河边放羊。

我们经过那里,姥姥总会说一句“我算着你们会来的”,然后看了一下太阳,说等会儿回家包饺子,你妈肯定不经常给你包,咱们包野菜馅的。

于是,我和妹妹便满地找野菜,回家后姥姥一个人忙,我们俩看着她弓着腰,和面、剁馅……

我们要帮忙,她总说你们不会,在一旁玩吧。我们就躺在床上,吹着小电扇,和姥姥聊家常。每次她都会问你妈在家忙什么呢?都不来。实际上母亲每隔几天都会来一次。

饺子出锅时,姥姥会舀出一些,说给你舅妗子送去。我便端着碗赶紧送去,赶紧回来。

而姥姥总是习惯性地等我回来。她总是在桌子上放一杯水,不冷不热,让我和妹妹多喝水,别光顾着吃,噎得慌。

吃完饭,姥姥坐在门口做针线活,先给我妈他们几个兄弟姐妹做,然后给我和妹妹做,小时候穿的棉裤棉衣都是她做的。

后来小表弟出生,她又给小表弟做。病重下不了床的时候,还挂念着小表弟的棉衣棉裤,直到母亲和小妗子做完了,让小表弟穿上,她才放心。

太阳一点点下山,姥姥会让我们早点回去,临走前会把吃剩的饺子放到我兜里,“拿回去给你妈吃,你妈也懒得包。别让你妗子看见,不好。”

又叮嘱我,“和你舅、妗子打个招呼,别一声不吭地就走。”我听她的话,走到舅舅屋门口道别,然后加紧步伐走开。

走远后再回头,舅和妗子已经回屋了,但姥姥还在看着我,身影越来越小。

高中的时候,我会在县城的超市里给姥姥买一些村里买不着的东西,她总是舍不得吃,留到我去她家时拿出来和我一起吃。

每次都会说,你上学还花这钱干啥呢。我解释说这是我打工挣的钱。其实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出她心里是欢喜的。

我在学校兼职攒了点钱,在县城给姥姥买了一根拐杖。时间紧没亲自送去,母亲带给了她,说姥姥欢喜得不得了。

再去的时候,姥姥已经用上了,拐杖尾端褪了皮,漆掉了,露出白色的实心。

“以前一根棍子扶着就行了,没想到渐渐老了,”姥姥说。

后来拐杖的龙头也掉了,姥姥舍不得扔,让舅舅敲了一颗钉子,我拿着都不顺手,一直用到了她生命的最后。

2010年国庆节,姥姥病倒了,去医院一查,已经是肺癌晚期。12月12日,她去世了。

下葬那天,我看到拐杖静静地搁在床边,便和舅妈说,下葬时别忘了姥姥的拐杖。舅妈说,忘不了。

后事处理完,舅舅兄弟三人,把姥姥的桌椅橱柜,以抓阄的形式分了。

姥姥走后,我又去了她曾经住过的屋子,推开门,土炕还在,墙还是那样的灰黑色,我想着她会坐到哪个位置上,在哪个位置做饭,在哪个地方做针线活。

那一切,只存在于永不复返的旧时光。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