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大炼天才

我究竟是要怀着疑虑、纠结与“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的悲壮心情,从明天起,做一个培养天才的妈妈,加入大炼天才的时代洪流,还是让嘉嘉继续重复我自己的人生经历——先是拥有自由、尽兴、回忆比一本书还要厚实的快乐童年,然后度过寻常普通、不那么自由、不那么尽兴,甚至不那么快乐的中青年时光呢?

1914年,15岁的威廉·昝姆斯·赛兹获得了哈佛大学文凭。此前此后该校尚有若干早慧的牛人。对这些幼怀大志的超人们,我敬重而仰慕,但一点儿都不向往,真的。小小年纪就学业有成,照这速度,眨眼间事业也该抵达颠峰,接下来,按部就班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差不多四十来岁就当上了爷爷奶奶,人生的历程整体提前,有意思吗?

 

这话被我用来应付那些对早教顶礼膜拜的熟人朋友们,除了这,尚有一句无比正确的废话:天才,不等于成功,成功,不等于幸福。在电话里向我传授早教秘籍的闺蜜立即被我噎住,想一想,笑嘻嘻地说,我知道,你就是一懒字当头,像你这样的懒妈,养出来的,不是庸才,就是天才。末一个词语,让我振奋了,我没想过,我所大力宣扬的“无为而治”的自然教育法则,居然一不当心跟“天才”沾上了边。

我不是厌憎名利的世外仙人,既然有出现天才的可能性,当然得紧紧拽住。赶紧恶补各类教育书籍,结果是,所有的教育理论都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告诉我,宝宝的天赋呈现智力递减原则,3岁以前是宝宝智力发育关键时期,并举例说明,一个出生时智商是100分的宝宝,3岁前开始教育,就能成长为100分的人,在5岁以前开始教育,最多能成为80分的人,到了七八岁才开始教育,能不能成为一个及格的人,难说。

这一组让人震撼的数字,令我充满耽搁了我儿的犯罪感,同时不断犯嘀咕,我和我的上辈们,3岁前,城里的,不过搞搞弹弓抱抱洋娃娃,乡村里的,则在狗屎牛粪、泥土稻草里滚大,照样众多成名成家、建功立业,难道他们爹妈玩的都是障眼术,打完谷子割完草,关起门来,偷偷点上煤油灯,研究精细动作发展、左右脑开发,把小宝宝“早教”一番?

成为嘉嘉妈以前,我一直以为,炼天才与炼仙丹同样属于小概率事件,可遇而不可求,除非你是太上老君本人,否则守着一只烈火熊熊的炉子炼上多少年都没用,锅里该是石头就是石头,不会因为年深日久、火势雄壮就真成了一颗仙丹。

生完宝宝,我的生活顷刻间就被早教、智力开发一类的热词所袭击。举目四望,炼天才这种高难度的操作,居然背离了炼仙丹的轨道,变得与炼钢铁一样十分靠谱,连“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坚韧都用不上了,属于熟能生巧的技术活儿,人人都能干。在因嘉嘉而新建立起来的社交圈里,美妈们谈论最多的就是早教班的选择。

我没法淡定了,嘉嘉已快一岁半,比起在月子里就在早教班报了名的小朋友们,是不是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呢?尽管明知所谓早教班,玩的都是概念,所谓的早教老师,其口才大多貌似传销人士,可是,早教的潮水它铺天又盖地啊。我究竟是要怀着疑虑、纠结与“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的悲壮心情,从明天起,做一个培养天才的妈妈,加入大炼天才的时代洪流,还是让嘉嘉继续重复我自己的人生经历——先是拥有自由、尽兴、回忆比一本书还要厚实的快乐童年,然后度过寻常普通、不那么自由、不那么尽兴,甚至不那么快乐的中青年时光呢?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