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李安的梦魇漂流

暌违4年后,李安带着3D巨制《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归来。这部投资一亿美金的大片,是他和3000个同事,用60万个小时的工作精心打造的。和派一样,李安也历经了一场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漂流。

暌违4年后,李安带着3D巨制《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归来。这部投资一亿美金的大片,是他和3000个同事,用60万个小时的工作精心打造的。和派一样,李安也历经了一场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漂流

那是拍摄最艰难的一个时期:因为温差原因,3D镜头老是蒙雾,没人知道怎么解决;造浪机发出的巨大噪音,让现场录音形同虚设,这意味着后期配音和音效又将额外投入一笔预算和大量精力。导演李安的感受和镜头下的主人公少年派如出一辙:绝望。

他正在拍摄的是职业生涯的第12部长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拍摄地是他的家乡中国台湾。“台湾对我而言,就像一座巨大的漂流岛屿,接近派的体验。它是我的家乡,但是我仍然有种漂流感,回来拍片,我认为一切是水到渠成。”李安说,“我一直在想到底应该怎样去拍摄这个故事?有的时候你勇气十足,有的时候你却绝望无比。”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剧照 

李安 (Robert Hanashiro/图)

刷新3D行业标杆

拍摄主场地是在台中改建的一个巨型水池,75米长,35米宽,近三米深。它的前身是一座废弃的机场。在水池底部,特效部门制作了沙堤和岩石堆。而它周围,是5层高的大型集装箱砌出的围墙。12台大功率造浪机严阵以待,它们将按照李安的指令,在这大半个足球场大小的水池内,制造出符合要求的近六十种不同大小的波浪。浪形、波长、节奏必须准确无误,才能逼真模拟出不同等级的海况。当然,只有达到要求,李安才会同意拍摄下一条。

在现场将要忙碌近四个月的台湾年轻电影人没见过这样的阵势,这也是李安的目的。他希望把好莱坞的一些经验带回台湾,那里毕竟是全球最成熟的工业基地;也希望向好莱坞证明,“在台湾也可以拍出符合你们工业水准的电影。”

采用3D拍摄的提议来自李安自己。他反复琢磨电影的同名原著小说好几个月,那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16岁的印度少年和一头450磅的孟加拉虎在一艘救生艇上长达227天的漫长漂流。

21世纪福克斯的高层听到这个项目时,眉头锁成一团。他们对制片难度了然于心,即使咬牙拍完,它也不是《蝙蝠侠》。水上拍摄是好莱坞的噩梦,超支超时几乎是命中定数。原计划投资6500万美元的《泰坦尼克号》最终烧掉了他们整整两亿,环球惨败案例的《未来水世界》也一路超支,最终耗资1.75亿。

福克斯2000主席贾巴尔代表公司高层给李安打了电话,通知他公司决定放弃这个项目。当时李安身在台湾,已是午夜。听完,李安平静地说:我马上回来。飞回洛杉矶时,他给公司高层看了他预制的海难片段和主角试戏的内容。然后他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跟他们讲述自己想了很久的那些创意。“那把预算再压压吧。”这是他最后得到的答复。一个亿,这是影片最终的拍摄成本。

技术不是李安的强项,他最大的优势是表演。早年在台湾读艺专时,他获得过全台话剧表演最佳男主角。新片主演苏拉·沙玛没有任何表演经验,但这还不是李安最大的难题,他要教会沙玛如何在摇摇晃晃的救生艇上对着空气表演——实拍时,他面前没有那头孟加拉虎。除了24个实拍老虎镜头外,全片其余所有部分全部由特效制作。

在驯兽师的带领下,4头成年虎被带进拍摄现场,进行特效制作的动作抓取,也为后期CG电脑特效提供实物标准。特效团队为此拍摄了上百小时的抓取素材。真假难辨,抵达特效制作的极限,这是李安的要求。

老虎和派漂流部分是全片最重要的内容,它的制作事关整部影片成败。特效团队按照老虎的生理结构,描绘出它基本动作的骨架,然后按照肌肉纹理丰满血肉,最后进入最精细的皮肤和毛发部分。成千上万根活灵活现的皮毛,对于这头数码虎的制作至关重要,一支15人的团队专心负责制作皮毛。近百人的特效团队马不停蹄工作一年,完成了全部老虎镜头的制作。

幕后花絮里有这样一幕:李安拿着派在片中使用的道具,与一头真虎四目相对。这发生在他身上丝毫不奇怪,拍摄前他也拉着编剧乘坐救生艇在零上四五度的海面上体验派的感受。为了让稚嫩的小演员找准感觉,他亲自上阵,扮演老虎在船舷边爬行。李安很清楚: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来挑选演员,而观众只凭借表演质量论成败。

 

李安和洛杉矶特效团队

受苦受难,才能飞升

根据拍摄需要,扮演派的沙玛需要减掉整整30斤。于是他一边拍摄,一边通过控制饮食和加大运动减肥。拍摄结束时,他瘦了14公斤。

“对我而言,他是最佳类型的演员。”李安这样评价沙玛,“重点不在表演技巧,而是他能抓住你,还有他的信念。”

拍摄沙玛的戏份用了3个月,这个阳光健康的少年在那九十多天里没有生病也没有受伤,尤其令李安欣慰的是,“精神也没有崩溃”。

“一进造浪池工作,一时半刻出不来。他是很有持续性的人,自己化妆。重新开始拍摄时他会在还没有平息的狂风大浪中自己重置周遭的每样东西。我的剧本指导看着监视器都哭了,你说那个条件下怎么摆放好船上的道具?他浑然不知,只是做着别人要他做的事情,他会认为所有电影拍摄都像那样。他没有任何相关经验,到最后,却像整个剧组的灵魂。”李安说,“每个人都告诉他怎么做,但是大家心里都清楚,其实是他带领着所有人。”

“我知道,它根本没有办法拍成电影。”原著小说作者扬·马特尔说,写作时他脑子里有电影画面,但要拍成电影,绝无可能。李安给所有人找了一个难题,当然,更是为自己。

在他骄人的导演履历上,惟一失败的一笔是2003年拍摄的科幻巨制《绿巨人浩克》。这部根据漫画改编的影片既承载了李安对科学双刃剑的理性批判,以及西方人普遍担忧的核辐射恐惧,同时渗入了他诸多道家式的东方哲思。耗资超过一亿五千万,但是最后票房口碑双双遭遇滑铁卢。

那是一次失败,但没人敢说那是一部烂片。即便那是,“以我现在的成绩,我就是再拍10年烂片,也还是有人找我拍。但是我会担心,拍那个没有意思,我那个斗志没了。”回内地作宣传时,他这样说。

李安一直说自己是个乏味的人,他所有的冒险都用导演这个身份放在电影里了。压力袭来时,他不会倾诉,惟一的发泄是一个人哭。跟拍摄《卧虎藏龙》和《色·戒》时一样,拍摄新片时,很多剧组同事看到他泪洒现场。不过他当时是搂着沙玛一起,这个充满正能量的年轻小伙在不厌其烦又全心投入的拍摄中,让李安想到了多年前的自己。

“剧组有些人非常资深,拍这么多年,大家已经疲了,倦怠了。但是沙玛不一样,他会不断提醒你,当初选择成为电影工作者的初衷。”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会为李安一洗《绿巨人浩克》的前耻吗?这也许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在这4年像梦魇一样煎熬的漂流中,他和派一样,坚持到了最后。他希望“受苦受难之后,有些东西可以飞升”,显然他指的不仅仅是导演能力。在《绿巨人浩克》的3款海报上,有3个关键词:愤怒,力量,自由。新片中也有3款不同的海报,它的关键词是:冒险,希望,胜利。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