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默克尔的选择

她的选择不仅关乎自己明年能否连任,更对欧元区的前途至关重要

她的选择不仅关乎自己明年能否连任,更对欧元区的前途至关重要

为免西班牙银行问题引发更大的乱局,欧元区国家在上周末召开两个半小时电话会议后,同意援助西班牙银行业,最高的贷款额为1000亿欧元。出乎意料的是,西班牙并不需要为此进行额外的紧缩,而只需要执行现有的紧缩政策,并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助监察西班牙银行业改革。

 

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作为欧元区核心国家的德国及其总理默克尔一直处于“话事者”的地位,一言九鼎。欧盟委员会前主席罗姆普罗迪就曾表示:“现在,默克尔做出决策,然后萨科齐举行记者招待会解释她的决定。”而默克尔最固执的地方就是对财政紧缩政策的坚持,深陷危机的国家要获得援助,交换条件就是要接受紧缩。但此次对西班牙的近乎无条件的援助显示,默克尔做出了小小的让步。事实上,在荷兰首相吕特下台、法国总统萨科齐连任失败、德法荷组成的强硬挺紧缩联盟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舆论认为默克尔势必孤掌难鸣,解救欧债的政策将难以按原有方向延续下去,改弦更张是迟早的事。

尽管舆论再三警告欧元区面临的解体危机,希望默克尔能不惜代价救助那些深陷危机的国家,但默克尔似乎并不太着急。德国的好整以暇,其根源在于对自身经济状况的自信。欧债危机对希腊、西班牙而言简直是地狱,而对德国更多的是机遇。虽然占德国出口额40%的欧元区其他国家对德国产品需求下降,但欧元贬值令“德国制造”在欧元区外的国际市场上更加有竞争力。2011年,欧元对美元贬值3.1%,对日元贬值更是超过8%,德国出口额则大幅增加8.2%。而出于避险的考虑,投资者对德国国债需求强劲,以至该国在今年1月首次以负利率发行国债。

这意味着投资者借钱给德国政府,还得自己倒贴利息。这看似荒诞的现象令德国金融当局也大感惊讶,其发言人说:“这种事情从未发生过。”

从理念上看,做事严谨,崇尚实干和纪律,在财政上坚持量入为出和勤俭节约的以德国为代表的北欧国家,和西班牙、希腊这样一些自由散漫、花钱大手大脚的南欧国家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在默克尔看来,那些好逸恶劳、靠发行国债维持人民超前消费和高福利的国家必须做出改变。显然,她希望欧元区其他国家都向德国看齐,最好能变成和德国一样的国家。如果此时放弃紧缩,选择刺激经济,那么欧元区重债国仍将得过且过,财政纪律可能无限期拖延。也因此,在5月底的G8峰会上,默克尔旗帜鲜明地抵制了美法对于欧元区进一步做出刺激经济计划的要求。

但在欧债危机十万火急的情况下,默克尔的立场难免给人以傲慢自大、见死不救、冷酷无情的观感。对一个政治家而言,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不是全部,更关键的是让民众也意识到这是正确的事并愿意加以贯彻。德国《明镜》周刊近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德国政府在应对危机时的态度过于傲慢,似乎认为欧洲其他国家都需要德国开出的灵丹妙药。其他欧洲国家自然知道德国关于强化财政纪律等的提议是缓解债务危机的良方,真正让欧洲伙伴们不快的不是德国提案的内容,而是德国政府咄咄逼人的态度。

紧缩政策不仅引发了欧元区多个国家的反弹,德国国内也出现了分歧。社会民主党是默克尔的主要政治对手,而社民党也质疑财政紧缩政策,甚至威胁要阻止默克尔获得欧盟“财政条约”在议会通过所需要的2/3多数支持。另一方面,德国纳税人已为援助希腊等国支付了两千多亿欧元,他们对拒绝其经济“药方”的国家正失去耐心。国内外的希望和压力都投射到默克尔身上,她的选择不仅关乎自己明年能否连任,更对欧元区的前途至关重要。毕竟,欧元区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一步,而欧洲一体化是人类大同理想的一次最接近成功的实验。人们不希望它失败。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