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微服私访”录

领导低调下基层,绕开下级察民情,在中国的民间语境里,往往视为“微服私访”。众多被领导“私访”过的地方,总有一些问题能解决——“领导重视”了,好多问题便不再是问题。领导干部的“私访”,某种程度上也是领导听不到真话的无奈之举。不少中央领导人的“私访”,其实都在正常的“明察”途中搞袭击。

责任编辑:李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2年1月14日,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云南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调研,和当地群众一起围坐在火塘边聊天。 (CFP/图)

“李书记也很吃惊,怎么消息传得这么快?”

领导干部的“私访”,无不是“为了解真实情况”而动,某种程度上也是领导听不到真话的无奈之举。

一个月后,卢援埃对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的那次突然造访记忆犹新。

卢是湖北省广水市杨寨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2013年4月9日上午,他正在办公室值班,大约10点左右,三辆车停在门口,下来五六个人。“我一眼就认出了,是李书记。”5月6日,卢援埃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非常意外,紧张问候:“李书记来啦。”

李鸿忠此行主要是调研春耕时节农村基层工作,同行的还有湖北省委秘书长傅德辉。他们没有和下面打招呼,从武汉直奔杨寨镇。一行人到达时,镇党委书记李福祥还在广水。半小时后,李福祥紧急赶回镇上,看到社会事务办公室门口挤满了人,都没法和李鸿忠打招呼。

很快,广水市以及上级随州市的领导也赶到了,“李书记也很吃惊,怎么消息传得这么快?”李福祥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当天李鸿忠在广水调研了一天,傍晚返回武汉。

李鸿忠此行是中央宣布“八项规定”后,地方领导又一次“不打招呼”的调研。去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

领导低调下基层,绕开下级察民情,在中国的民间语境里,往往视为“微服私访”。这一历史悠久的政治传统,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改进调查研究”的现代色彩。官员为何低调下乡,背后的良苦用心又是什么,他们如何直面普通群众,如何应对地方干部,最后又解决了什么问题?

中央领导:考察途中“搞袭击”

新中国刚成立时期,北京的交通不如人意,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消息,195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上了公交车,车开到北京图书馆站时,有一个市民认出了周恩来,激动地叫了起来,乘客纷纷起身让座,周恩来让大家坐下,自己站着,说是要体验生活,一路上都在与同车的乘客聊天。

当天晚上,周恩来下了普通公交车之后,又改乘电车,在北京市绕了半圈,随后他根据调查情况,指示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北京交通问题。

随着媒体的普及,领导人的被认知度越来越高,加之安保的需要,领导人想真正“微服私访”越来越难。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