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做场“克勒梦”

曾几何时,“文化”成了商人们争相追捧的“香饽饽”,在钱权时代,花重金做不出好文化以及好文化得不到重金的情况比比皆是。“克勒门”这一独立运作的海派文化沙龙,不仅打破了这个怪现象,甚至成为以利益为重的现时社会里的一朵奇葩。创建者希望来此聚会的人们,都能搭乘着“文化”这一时光机器,梦回当年上海滩黄金时代的风华正茂。

曾几何时,“文化”成了商人们争相追捧的“香饽饽”,在钱权时代,花重金做不出好文化以及好文化得不到重金的情况比比皆是。“克勒门”这一独立运作的海派文化沙龙,不仅打破了这个怪现象,甚至成为以利益为重的现时社会里的一朵奇葩。创建者希望来此聚会的人们,都能搭乘着“文化”这一时光机器,梦回当年上海滩黄金时代的风华正茂。

上海延安西路静安寺。贵都大酒店因着“克勒门”下午茶沙龙的活跃,又步入人们视野。正值“克勒门”下午茶“梦影”主题沙龙,“贵都剧场”前门庭若市,几位创始者—作曲家陈钢、电视台主持人阎华、酒店总经理嵇东明,分立一头,招呼各自邀约的来宾,全国政协委员、冯玉祥孙女冯丹龙、《佐罗》配音演员童自荣、《魂断蓝桥》配音演员刘广宁、《最后一班地铁》配音演员曹磊、《女篮5号》主角秦怡、画家陈逸鸣、画家徐元章、摄影师丹娘、原大光明电影院总经理的小儿子胡思华、艺人陈燕华、钢琴家宋思衡、小提琴家黄蒙拉等名流悉数到场。主讲嘉宾是参与过《色,戒》拍摄的演员颜正安,虽是周一下午,竟来了百余人。

( 从左至右)阎华 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主持人(克勒门发起者之一) 嵇东明 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总经理(克勒门发起者之一) 陈钢 陈歌辛之子、作曲家(克勒门发起者之一) 颜正安 前美国驻沪总领事夫人、画家、演员(克勒门常客) (文华/图)

为了那个梦

如今,“老克勒”一词已不为太多年轻人熟识,而在陈钢等人心里,它一针见血地概括了自己的现状。“克勒”是英语“Class”的音译,意思是等级、阶级,也有经典(Classical)的衍生意。“老克勒”指那些依然过着固定、精致、经典、体面、有身份的生活的那些追忆者,他们大都年过八旬。

“我年纪大,上海从前的东西都看到过一点,现在很多老上海文化都消失了。我一直都有担忧,而且感觉很孤独。”“克勒门”是陈钢发起的让这些“感觉孤独”的人聚在一起的平台。起先,陈钢和作家程乃珊等人聚在西洋风味的马勒别墅里,无非追忆父辈们丰迹—程乃珊是颇有名望的银行家程慕灏的孙女,作品多是关于老上海的,这个与老友们的下午茶成了她的信息源。

这些,都被当时马勒别墅的总经理嵇东明记在心里,一年前,他还是朗庭扬子精品酒店的总经理,见到陈钢时,挑起了他的兴致,“陈钢老师的父亲陈歌辛创作过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像是《玫瑰玫瑰我爱你》,当时都是姚莉演唱,她曾在扬子饭店驻唱过5年时间。所以,在见到陈钢老师之后,觉得似乎是一种缘分让我们在此集结要做点什么。”嵇东明是个高明的酒店管理者,他立即安排马勒别墅引进了一架英国钢琴,但那时还没能做出一个文化沙龙—直到他们遇到了主持人阎华。

因为一次采访,阎华与陈钢相谈甚欢,便介绍着与嵇东明相识。几个人聊过几次,“克勒门”就在贵都大酒店诞生了。陈钢吆喝各界文艺嘉宾捧场,阎华主持,嵇东明集合酒店上下员工支持。“我们是在营造一个梦境,让进到这个剧场沙龙里的人都像做梦一样。”陈钢把这个梦,称为“克勒梦”,它让前来做梦的嘉宾沉浸其中,不再孤独。

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27层贵都轩长廊被许多艺术家的真迹点缀。 (文华/图)

“老克勒不老,永葆青春”

“世界上许多重要的艺术潮流都是在沙龙中诞生的。因为在沙龙中,艺术家可以平等、自由、宽松地交流,相互碰撞,激发灵感。还会吸引其他领域的人士自由参加,跨界互动。逐步形成文化艺术的生态环境。”陈钢说,“克勒门”就是想形成这种生态环境。

最早的活动在2012年9月,当天大家聚集一堂听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讲述“克勒”一词的前世今生。品茗赏画、乐韵飘香。秦怡、颜正安、画家谢春彦、作家陈丹燕、作家陈村等沪上文化名人光临沙龙,分享各自对精致优雅生活方式的理解。周璇孙女周小璇与两位外国友人协力,以击鼓鸣乐的方式演绎了周璇《四季歌》、《天涯歌女》等名作。活动还专程请来了上海三四十年代百乐门的钢琴手余敏昭女士,以及当年上海百乐门里中国第一支爵士乐队杰米·金(Jimmy King)的首席贝斯手郑德仁先生。

“克勒门”的每次聚会,都有一个与上海城市文脉相关的主题,如旗袍、海派京剧、诗歌、口琴、电影等。必须有一些真正的“老克勒”们来讲述当年的故事,这就要依照主题去寻访一些历经岁月沧桑的,跟上海发展变迁有历史关系的人物。在弘扬旗袍文化的“云梦”沙龙活动中,就找来当年老字号鸿翔时装店做了八十多年裁缝的褚先生—他曾为宋庆龄、胡蝶等人服务过,鸿翔曾经的“小开”—84岁高龄的金先生也被请来捧场。阎华印象中,许多“老克勒”身上有种特有的幽默感,反应极快,模仿力强,善于自嘲,分寸有度。“我觉得这似乎是‘老克勒’们身上的一种共性,经历岁月沉浮,他们能用一种符合他们教养、阅历和格调的智慧来看待人生。幽默,是最从容的表达。”

“人家说我面子大,面子再大,也就一次。人家买你一次账,下一次再去请就不行了。这个社会,没有利益,谁和你聚?文艺圈必须有事没事多聚,不仅团结上海文艺力量,更是要重塑经典高雅的海派气质。”陈钢说。陈钢并不希望“克勒门”给人们造成一种误会—就是一帮‘老人家’的聚会。“老克勒精神是不因为年龄变化的。我们现在也有不少年轻拥趸,要把阎华推出来,因为年轻的女士代表着亲和力和文化力量。”

陈钢觉得目前“克勒门”注重每次活动都要出新,有新人,也要有新的艺术样式。“影梦”活动中,陈钢建议安排一次“斗琴”的表演,结合《海上钢琴师》里的场景,要让宋思衡和薛颖佳来斗—在陈钢眼里,宋思衡、黄蒙拉这样的炙手可热的音乐家,非常需要广泛接触社会,而不能仅仅在音乐会上表演阳春白雪。“上海太需要这些人聚集在一起了。他们商演的出场费都极高,愿意主动来参加,非常难得。我们一定要搞出‘大上海’的感觉,不要老是鸡鸡狗狗小家子气,难道上海人都拿不出手了吗?要把上海真正的形象拿出来。人家跑过来就问,是不是有大财团支持?一点没有!阎华昨晚还在赶片子,她发动了很多义工,如果让电视台里做这些节目得花多少钱啊!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我们很纯的!”

贵都轩图书馆,书架上放满了艺术家们的签名艺术作品。 (文华/图)

五维感官

91岁的秦怡可见过大世面,她几乎每次活动都参加,对“克勒门”下午茶之精美也大加赞赏。这一切多亏了嵇东明的把关。他在“克勒门”的角色非常重要,他是“贵气”的散播者,正在用心将贵都大酒店打造得更具文化韵味。他为每一次活动精心准备茶点,筹备工作细致到每一场活动都有一款专门为那场文化主题所配制的茶,一款同样特别调制的萦绕整个场地的香薰。在他们看来,克勒门的文化沙龙就是要讲究全方位的聚会氛围和品质。嵇东明称之为“五维感官享受”,“经营的是酒店,做的是文化,打造的是记忆,卖的是感觉。贵都历史比较短,故事不多?那么我们就来积累故事。”他说。

每次沙龙开讲前,嵇东明首先会讲解当天的茶叶。例如3月25日那天喝的6罐茶是前一晚刚过了海关的斯里兰卡红茶,来自缇波拉山脉克拉盖特茶庄,采自漫长的旱季之后雨季来到之前的一刻,每根芽上面的两片叶子做的茶,一生都在从事茶叶种植的大师费奥南多一共只做了600罐,每一罐都留有签名。嵇东明要把下午茶做出文化味,他经常去陈钢位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工作室,根据茶款、音乐配什么故事,他们俩最后组合了7种茶和7个故事。洋甘菊配陈钢改编的《春江花月夜》—琵琶西施讲述江南月夜的故事;意大利杏仁红茶配小提琴浪漫曲;爱之月茶中茶由于出产地有着凄美的爱情故事,所以配以《梁祝》之“化蝶”的故事;还有一款西南小种配《图兰朵》,东方公主的故事

贵都的饼房和冷房也新鲜做出可口美食,像伯爵茶配黑巧克力,嵇东明要求找到最好的可可粉,做出85%纯度的黑巧克力,茶与黑巧克力两样物质的层次感在舌苔上律动,和着音乐奏响共鸣。精油又是红木的味道,听觉声音和情感连接—有的人听了台上嘉宾的故事和着音乐,眼泪夺眶而出,五维感官体验,与老克勒文化巧妙融合。

贵都轩是克勒门里邀请的文艺界人士最喜爱的下午茶场所,这里的印章汇总着属于贵都的历史故事。 (文华/图)

来这里忘记自己

颜正安是“克勒门”的常客,她认为大多数艺术家之所以可以在每个时期都保持住生活的精彩,是因为艺术的生命力。“艺术是一种兴奋剂,如果长期补充这种兴奋剂,用不同形式刺激自己,就可以保持精神状态。我们的外壳终究会老去,但我们的精神就会有不同的状态出现,眼光里闪烁出让人兴奋的吸引力。”

“我画画也好,表演也好,讲课也好,在任何情况下,一定要学会如何忘记自己。从我开始学表演最早学的就是忘记自己。把自己看得太重会非常累,一直关注别人怎么看你,只要忘记自己,马上会很轻松—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我就这么着。上了场,你一定不是颜正安。在‘克勒门’,我经常可以忘记自己,投入艺术的世界中。”

阎华认为,现在不少精英开始关注文化需求,“许多企业来找我们做培训,静安区四套领导班子也特地安排我们为做了一场老上海文化讲座,一些银行还安排我们去给贵宾做沙龙。尽管如此,我们的活动依然是采取邀请制的,只邀请是真正热爱艺术,可以交流的人,并不是有钱就能来的。”

陈钢觉得还是要从经典里讨智慧讨方法讨创意,大家都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刘广宁和童自荣,作为配音演员曾经影响了好几代人。把他们请过来,陈钢认为是他的责任。“刘广宁前天晚上还吊着水,打着针,她特地把光盘找出来,几十年没弄过《魂断蓝桥》了,一次次问我究竟要怎么弄才可以出最佳效果,我跟她说让她穿插情感解释就好。这些老艺术家身上的敬业精神,一点没有铜臭气,对艺术的追求就是使命,他们上了台也忘记了自己。”陈钢说。

“上海的资源就是大海,要精耕细作。”陈钢提议,“4月10日我们做陈逸飞8周年纪念,5月5日请来白先勇讲他的上海梦。6月3日结合黄蒙拉等上海年轻文化人为他们弄一场‘小克勒’专场。以后每次做完后,我们去颜正安在朱家角课植园的工作室去吃吃玩玩,坐游船吃农家乐去。”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就这么定了!”

“克勒门”活动并非追溯过去,也不是为了贴个标签,而是希望打开一扇了解、交流海派文化艺术的门,让更多热爱它的人有一个平台,分享和品读一种高尚雅致的生活方式。老克勒们已渐渐远去,但高雅、精致、有品有味的上海克勒文化应该由现在和未来的“中克勒”、“小克勒”们传承下去,因为这也是作为国际大都会和中国城市文化发祥地的上海的文脉。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