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巡视】忌妒与残忍

虽然因忌妒或妒嫉而生仇恨的现象相当普遍,但当有人(尤其是少年儿童或研究生)因此而杀人的事情发生时,公众还是会感到震惊。朱光潜先生曾在一篇谈恻隐之心的文章里说,“无论如何,在建国事业中的心理建设项下,培养恻隐之心必定是一个重要的节目。”对于当前中国的心理建设来说,学习遏制忌妒和妒嫉难道不也是同样重要吗?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王津

罗尔斯认为,妒嫉(jealousy)是想要保持自己所有的,忌妒(envy)则是想取得别人所有的

近日有报道说,广西南丹一名未满13岁的少女,尚在就读小学六年级,因忌妒同班同学比自己长得漂亮,遂怀恨在心,将其约至自家杀害,并砍断头颅、手臂装入袋中。这事容易令人想起复旦学生投毒案,被投毒的和投毒的都学业非常优秀,忌妒成为人们猜测的行凶动机。在中文里,说忌妒或妒嫉都可以,但是在英语里,忌妒(envy)或妒嫉(jealousy)却常常(并不总是)有所区分,用“忌妒”和“妒嫉”来代替envy和jealousy是为了表述的方便,不代表中文中也一定有此区别。

忌妒或妒嫉能使人起杀心,自古便有。《圣经》“创世记”有约瑟与其众兄长的故事。约瑟是雅各的第十一个儿子,有次雅各给了他一件彩衣,引起众兄长的妒嫉(jealousy),兄长们想杀约瑟,但犹大劝他们不要这么做,后来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