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史料的重要发现——南明史籍《经国雄略》关于钓鱼屿的记载

《经国雄略》琉球三图的发现,对中国人最早命名和使用“钓鱼屿”的名称又多了一份有力的证据,对即将出版的《文献为证:钓鱼岛文献图籍录》一书而言,也增加了一种新资料。这说明在历史文献的挖掘上还大有空间,大有所为。

责任编辑:刘小磊

《经国雄略》所附“琉球南界合图”,清晰地画着“钓鱼屿”的位置。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经国雄略》琉球三图的发现,为中国人最早命名和使用“钓鱼屿”的名称,又增添了一份有力的证据。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被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所证明了的。

2013年6月3日,国家图书馆在北京举办了“文献为证:钓鱼岛文献整理出版座谈会”,宣布国家图书馆将编纂《文献为证:钓鱼岛文献图籍录》一书,该书“以历史文献‘说话’,充分证明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钓鱼岛以及中国对钓鱼岛进行长期管辖的历史事实”。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可以说是对杨仲揆、吴天颖等先生前期研究成果的积极拓展,也是早就为大家所期盼的事了。

中国是文献大邦,古代典籍数量浩繁,一向以浩如烟海相比喻。以国家图书馆的藏书之富和地位之显,做这样的工作自然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我们对文献图籍录的总体质量有着乐观的预期。然而,古籍数量太大,遗漏亦所难免。笔者从网上关于《文献为证:钓鱼岛文献图籍录》的报道文字中,读到所收图籍如明清古籍《顺风相送》、《使琉球录》、《筹海图编》、《武备志》、《使琉球杂录》、《使琉球记》、《中山传信录》和《台海使槎录》等以外,觉得漏收了一种重要的史籍,即南明弘光朝时由郑大郁编刻的《经国雄略》,该书的《四夷考》卷之一《琉球南界合图》对钓鱼岛(屿)也有清晰的记载,史料价值很高。文献图籍录出版在即,我匆匆草成此文,希望还能来得及补入其中,也作为笔者对国图宏编钜制的一芹之献吧!

《经国雄略》成书与传世

《经国雄略》,明温陵郑大郁(字孟周)编撰,四十八卷。此书于南明福王朱由崧弘光元年(乙酉,1645年)夏天刻于福建,此时的北方已经是大清王朝的顺治二年,满洲劲旅正在底定中原各省,并积极招降纳叛,挥师南下。

《经国雄略》卷首有郑成功的父亲、当时被弘光朝封为“镇守福建等处并浙江金温地方总兵官、太子太师、南安伯”的郑芝龙的序,还有明末福建著名书商张运泰(字来倩)序和郑大郁自己的序,另有郑大郁写的《纪例》十四则。

弘光是腐朽短命的王朝,存在首尾不到一年多,其军政中心始终局促于江淮一隅,既无经略天下、收复北方之志,又不能戮力同心以坚守江南,朝内党争纷纭,举措失当,不久便举巢倾覆、土崩瓦解了。在郑芝龙家族拥有强大势力的福建,居然还能在相当短的时期内编刻出一部卷帙宏大的“规画恢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