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精选】苏州园林里的生态理念

我到过意大利的很多古城,在意大利时常常感叹于其建筑雕塑之辉煌。可在苏州园林里以生态的视角去欣赏时发现,我们先人居住的环境要的不是装饰而是与自然的贴切。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能看到追求的是把自己置身于山水之中,自然之中。人只是大自然中的成员之一。

2012年“十一”,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一个假期。生态学家自称“80”后导游小姐的徐凤翔早早就期待着和绿家园热爱大自然的朋友们一起,以生态学家的眼光走进苏州园林和苏州湿地。

生态游,在徐凤翔看来可用六个字来概括:行、观、学、思、教、保。古城苏州是以水为城,以水为家。有人说那是东方的威尼斯。可我却想,什么时候在威尼斯能听到这样的比喻:这是西方的苏州。

小富则安

苏州的山塘街是一条典型的水巷,当年河上装载着茉莉花、白兰花及其它货物的船只来来往往,游船画舫款款而过。这里的房屋沿河有石级,妇女们就在河边洗衣洗菜。那时有些商贩还摇着小船在河中做生意,卖米、卖柴不消说,还有卖点心、小吃、油盐酱醋的。住在楼上的也不须下楼,只要用绳子把盛东西的篮子吊下去,就可以买到你需要的东西。早上是水八仙,莲蓬,菱角。下午是绣娘们的织品……

当年这种生活,一定有人认为那是过去,是落后,商品显然不丰富呀。当然也会有人认为,那是多浪漫的情调。而说着一口吴侬软语的苏州导游小黄称这为“小富则安”。

小黄不让我们叫她导游小姐,让叫黄姑娘,或黄丫头。她说在苏州,小姐是大户人家的女儿。这位地地道道的苏州姑娘,问我们知道苏州有多少娘。我们中有说:船娘、蚕娘、绣娘、茶娘,黄姑娘说还有蚌娘,就是养珍珠的姑娘。淡水养珍珠在苏州已经有了2500年的历史了。我们这的女孩子皮肤好,和使用珍珠是有关系的,这就是我们这里的人与自然,黄姑娘说。

黄姑娘用吴侬软语和我们拉着她从小到大的家常生活。一年四季,春天吃枇杷、梅子;夏天吃杨梅、桃;秋天有葡萄、石榴、桔子……所以,在苏州,水果也是人们除了天气的变化对季节的判断。喜欢吃什么的,就盼着那个季节的到来。

苏州的梅雨虽然不那么招人喜欢,那个潮是真的被子会出水。可偏偏那个季节有香雪梅,有梅子泡出来的酒。雨天不出门,坐在家里喝几盅。还有,梅雨虽然会让被子出水,可家家养的蚕宝宝吐的丝,又成了隔潮的盖被。

黄姑娘还说,姑娘出嫁时,没钱的也要陪上三床丝棉被。被子是一辈子的谐音。蚕丝被喻意是缠缠绵绵一辈子。三床,夫妻一人一床,还有一床要压箱底留给儿子用。蚕丝做的被子孩子尿了也不会有印迹,有钱的人家就要陪6床、9床了。那时,家里生了女孩子要在院子里种两棵樟树,女孩出嫁陪嫁的箱子就用她出生时种的樟树做成。

到了冬季,阴阴的天,湿湿的屋,人们早早就钻进了丝绵被子中。这慵懒的生活,也成就着水乡人小富则安的性格。

山塘街是古苏第一名街,是一条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一条街的生命力如此之长,和小富则安一定有关。黄姑娘认为。

什么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什么季节吃什么水果,有梅雨就有梅子酒,就有丝棉被。曾经的苏州,这不就是老百姓天天过着的日子。我在云南的高黎贡山采访时曾听生态学家说,哪儿有毒蛇,不出三步远就会有解毒的植物。那是大自然的安排。而在江南水乡,想当年这里的人们找到了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才使得这个城市至今留人长住,还供人游览。

可是,今天苏州水乡的称谓,和曾经水乡的意义,还有多少相同呢?大棚,仓储,给按季节吃的水果又留有多少余地,这是进步还是倒退时间?

《随笔》2013年第4期 出版:《随笔》杂志社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生态学家徐凤翔说,苏州园林之所以有着持久的生命力,和每一个园林都有自己的故事有关。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