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如同谶语

在宇宙加速膨胀被证实之后,帕斯卡尔对人类处境的描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逼真过。20世纪末的两朵乌云都发生在宏观领域,由此产生的不是耳目一新的两种新理论,而是像幽灵一样的两种新物质。这是当代浮士德从梅菲斯特那里交换来的奇珍异宝。

责任编辑:朱力远

“人类被遗弃在宇宙的一角,……犹如一个人在沉睡中被带到一座荒凉、可怕的小岛上,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地方,也没有办法离开一样。”在宇宙加速膨胀被证实之后,帕斯卡尔对人类处境的描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逼真过。

20世纪末的两朵乌云都发生在宏观领域,由此产生的不是耳目一新的两种新理论,而是像幽灵一样的两种新物质。这是当代浮士德从梅菲斯特那里交换来的奇珍异宝。

(南方周末资料图)

1

上中学时,接触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也第一次知道了热寂说:宇宙最终将到达一片死寂、没有任何活力的热平衡状态。原来宇宙还有这么一个下场,我隐约有些担心。不过老师很快就解除了我们的担心,用的是哲学家的“运动不灭原理”以及一个假设:“放射到太空中去的热一定有可能通过某种途径(指明这一途径,将是以后自然科学的课题)转变为另一种运动形式。在这种运动形式中,它能够重新集结和活跃起来……”当时的我还真被“一定有可能”说服了,且不觉得“一定”和“有可能”放在一起有什么不妥。等到上大学时再次接触到热力学,“一定有可能”已经无法说服我了。站在哲学的高地上挥挥手,说说大话,用似是而非的概念和莫须有的理论就能指导自然科学的发展,这也太容易了。世上哪有这样的便宜!

于是我又隐约有些担心。转念一想,其实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毕竟那是几十亿年、几百亿年以后的事。丁尼生说:“如果没有不朽,我会投海自尽。”俾斯麦说得更绝:“如果死后没有生命的期盼,今生就连早上花点力气穿衣服都不值得。”他们这样说,是因为他们是大人物,觉得自己会死后留名,与日月同辉,与宇宙共存。而我等小人物人死如灯灭,被送往火葬场后,很快就会化作一股袅袅青烟,放射到太空中去,且肯定不会转变为另一种运动形式。因此,真的没什么好担心的。

那时我已经知道宇宙在膨胀了。有一天,有一位老师在阶梯教室做了一个演讲。他说,在一个膨胀的宇宙中,热寂说是可以避免的。那位老师是一位物理学家。他用的不是哲学语言,而是数学公式。他的话自然令人信服。

至于宇宙膨胀的后果,那时我却没有多想。反正,它已经解决了一个没什么好担心的问题。这个问题,科学家争论了一百年,还引来自以为是的哲学家凑这个热闹。之所以会引起争论,是因为这是宇宙的终极问题,虽然是几十亿年、几百亿年以后的事,有人还是放心不下,尤其是欧洲上流社会的绅士淑女们。

现在,“热寂说的一页,终于翻过去了。”那位老师信心满满地说。我们这些下里巴人自然也松了一口气。

没过多久,来了一个英国人,也是物理学家。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他的到来在全校引起轰动。在新落成的学术报告厅里,他对着黑压压的人群用难听得要死的英语说,在某一条件下,宇宙膨胀可能会减速,并发生逆转。也就是说,有朝一日宇宙会发生收缩,最终出现与大爆炸(Big Bang)相反的大挤压(Big Crunch)。宇宙最终会回到原点,重新变成一团炽热的小火球。你想,别说把整个宇宙压缩到一个小火球中,就是把地球上的这么多人装到一个足球场里,也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这个下场并不比热寂说好,甚至更惨。自古以来,在讲究实际的国人眼中,那个忧天的杞人就是个笑话,是现代二逼穿越到古代的杰出代表。现在,有人用高深莫测的广义相对论向我们演示,天真的会塌下来。这可能吗?但说这话的不是一般的人,也不是一般的物理学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夏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