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两会专题:“赶考”2007

我们将这次两会称为“赶考”,成绩如何,让人民做考官,让历史来检验。
  明天,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即将闭幕,这是本届人大的最后一次例会;年底,海内外瞩目的中共十七大即将召开,新一届中央政府也将在明年三月份产生。所以,不论从哪个层面上说,2007年都是关键的一年,是具有承前启后重要意义的一年。
    我们将这次两会称为“赶考”。2002年底中共十六大刚闭幕,胡锦涛即带领书记处成员赴西柏坡,重提当年毛泽东“进京赶考”一说,并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这场考试仍将继续。
    从随后的2003年起,中国已连续四年保持了GDP10%以上的高增长态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得到提高。大国崛起,前所未有地成为全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有人说,中国已“站在大国的门槛上”。
    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代表中央政府对2006年交出了一份“成绩单”,供全国人民“打分”。与此同时,也对2007年的中国事务进行了全面部署。代表人民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亦对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提出了监督和建议。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两会”也是对各省市、各部委今后一年的工作布置了具体的“考题”:医改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持续振兴、上海如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天津滨海新区金融改革试点进展如何……
    为此,本报记者在会上特别关注了卫生部长高强、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吉林省委书记王珉、天津市长戴相龙、上海市委代书记韩正、商务部长薄熙来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省部级官员。他们或治理一个省、一个直辖市,主导着一地经济、社会全局,或作为中央政府的重要组成人员,参与治国理政。更重要的是,面对本报记者,他们对公众关注的这些涉及国计民生、涉及区域发展要义的热点话题,分别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或回应。
    或许,这也是一种“赶考”,在有着特殊意义的2007年。至于成绩如何,当然应该让人民做考官,让历史来检验。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