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改革酝酿新方向 “让埋单的人点菜”

医保埋单的药品占整个市场的七八成,因此医保机构是能与医院博弈的强大力量。“以强制强”,让社保部门与医院“谈判”,是这一基准价改革方案的核心制衡机制。如果无法同步推进其他改革,这一方案就可能导致最糟糕的结果:患者自己要掏更多钱看病。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如何破除“以药养医”的痼疾,是医改关键所在。 (CFP/图)

医保埋单的药品占整个市场的七八成,因此医保机构是能与医院博弈的强大力量。

“以强制强”,让社保部门与医院“谈判”,是这一基准价改革方案的核心制衡机制。

如果无法同步推进其他改革,这一方案就可能导致最糟糕的结果:患者自己要掏更多钱看病。

在过去的一整年中,国家发改委正在试图重塑中国的药品价格管理方式。在会议、论坛等各种公开场合,官员们都在反复释放这一信号。

现任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郭剑英,在2013年的多次演讲中,数次强调“现在医药体制最大的问题是政府监管者管得太多”。郭剑英是医药价格处处长出身,阐述的思路被业界普遍视为得到官方认可。

一个拥有最大价格管理权限的强势政府部门,到底在酝酿一个怎样的药价改革政策?

“核心就是适应全民医保体系……将现行政府控制最高零售限价的做法,逐步向以政府管理支付价格为核心的管理方式转变。”郭剑英称。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原司长李镭则在2013年11月于广州召开的第24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就“药品基准价改革”做了专门发言。

其所称的“基准价”,即为“支付价格”——在当月于杭州召开的15省价格工作负责人会议上,发改委将此次药品价格改革的叫法,统一成“基准价”改革。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名词的变化,是因为“支付是社保的事情,由发改委提不太恰当”。

在李镭介绍的改革思路中,基准价格会参考药品的成本、以往招标价格和社保的支付能力确定。药企可以自主定价,患者也可以自行选择,但医保只按这个基准价格埋单。

由此,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管理,就不再是制定最高零售价的直接管制,而是“我只埋这么多单”的间接管理。

“发改委的文件已经写好了,就等着批了。”一位与官方关系密切的资深医药界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不过,截至发稿时,国家发改委尚未对南方周末的采访请求作出答复。

药价管制的演进逻辑

虽然最终的管制权依旧在政府手里,但以医保支付为出发点的基准价改革,与现行药价管理方式有着根本逻辑上的不同。

目前,国内的药品价格机制,是一种典型的“双轨制”,一部分由市场形成,一部分则处于政府严格的价格管控之下。

被政府管制的药品,主要是医保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Ashley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