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20140130)

责任编辑:史哲 陈斌 蔡军剑

多陪母亲会儿

回应“文化原创榜·电视

2013年12月26日《南方周末》文化

看了电视剧《老有所依》,很自然地想起农村老家70岁的母亲。弟弟、弟媳在外打工,侄女上高中住校一周回一次,平时就母亲一人守家,她患风湿病好几年了,跟她同龄的老人大多身体不好,不能像以前那样串门聊天了。

工作不忙时,我就给母亲打个电话。她接听电话动作缓慢,我就耐心等着;听她唠叨唠叨邻里琐事,她情绪不好就劝解劝解;周末,我有时回家也不事先告诉她,给母亲一个惊喜。母亲总嫌我给她买的东西贵了,总“轰”我早点回去别耽误工作,我不理会。我知道,母亲其实恨不得我多陪她会儿。聊天时,我会跟她说说孙子孙女的好消息、国家对农村的新政策,让她对未来有一个美好的愿景。

天津❘张振起❘职员

与访民握手言和

回应“民众有那么‘刁’吗

2013年11月28日《南方周末》自由谈

赞同本文观点,基层干部确实没必要把民众(包括访民)当作“刁民”。大家都乡里乡亲的,“刁民”也可能是自家亲戚呢。

在基层,如果没有肾源,或者拿不出移植费,尿毒症患者就只能每周进行两三次血液透析,费用一年8万元左右。为此,他们想到了上访。近年来,我以县合作医疗管理局负责人身份处置类似上访不下10次。能解决的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详尽解释,往往能与他们握手言和。记得有一次,正值县“两会”期间,县信访局会议室坐着13位代表,他们不听解释只要结果,甚至恶语伤人。但我没有“以牙还牙”,而是将邻近的湖北、江西,安徽安庆市各县及与我们宿松同时列为省直管的广德县的新农合肾衰政策进行比较,用详实的证据说明,在筹资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我县的肾衰报销政策处于领跑位置。同时将医保的保障规律及民生政策走向与他们作了推心置腹的交流,会场气氛就此逐渐缓和,来自北浴乡的汪姓代表率先表示理解……你看,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但如果我们当时只是打官腔来敷衍,保不准访民真会“言出必行”地冲击两会会场!

安徽宿松❘吴垠康❘县政协常委

老房子也可住得舒适

我就读于卡塞尔大学城市规划系。在我接受的规划教育中,历史沿革是在先前分析中必须被考虑的部分,房屋整修比房屋新建有更多的需求。在国内,拆除老街区的理由十分堂皇:没有卫浴、管线等公共设施,生活极其不便。而在德国,因为保护古建筑的经验十分丰富,一个五百多年的老房子也照样可以拥有全部的现代化功能。修复古建筑必须遵循的,有个“可恢复”原则——每一个修复的建筑,包括每一个加上去的螺丝,都可以拆卸,都有机会让后代看到这栋建筑最初的样子。我想,要是住老房子也非常舒适,那么老街区居民就不会被所谓回迁房所吸引,而更乐意住在生他养他的老房子里。

德国黑森❘郑英嘉❘大二

跟台胞比风度

一位台湾校长告诉我,有大陆同胞恭维他,“你一个台胞就把我们一家人(的思想)全解放了!”这是玩笑话,但“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台胞最美风景在语言”也是事实。台湾官员相对少客套话、多得体话,光凭这点就能俘获不少民心。我感觉,台胞说话得体与其所受教育有关。学习传统文化需要童子功,鄙人这把年纪是望尘莫及了。故我建议中小学适当增加国学比重,让娃娃们从小知道什么是谦辞、敬辞,懂得“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风度之可贵。我们这一代,很遗憾被剥夺了和自己的历史文化一起成长的机会。但愿我们的孙辈,能够以童稚的眼光、童稚的耳朵、童稚的心灵,在历史文化中成长。不为别的,只为将来两岸同胞相处更和美。

福州❘唐自民❘台盟工作人员

调查一下公务员工资

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社厅厅长吴顺江称公务员待遇太高了;2014年,广东省人大代表、深圳商业联合会副会长林慧呼吁为公务员加薪。针对公务员群体的工资待遇、收入分配等问题,近来媒体讨论也很火热,各地公务员还在网上晒起了工资。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随着“八项规定”的落实、“三公”经费的严格管理、津补贴发放的规范,“阳光工资”的目标已经实现。作为公务员,期盼着早日实现工资调查制度,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分配是否合理,是涨是降,用调查数据来说话才最有说服力。

重庆❘王越忠❘中共党员

刊物摊派当休矣

在基层单位,每到岁末年初,就是废旧书报的收购旺季。许多新杂志还来不及读,就已进入小贩装废书报的背篓里,着实让人心疼。李长春在新著《文化强国之路》中提到“大报不能光靠发文件来发行”,本人深以为然。那些没有新意的、价值不大的内部刊物,就任其自生自灭吧。如果总能通过行政手段让这些杂志“自愿”订阅,那么杂志又有什么动力来接地气、转文风呢?引入市场竞争法则,或可倒逼它们贴近读者、增强报道的亲和力。

我建议,可由单位统一出资订一整套包括党报党刊在内的各种报刊,由图书馆或者宣传部门管理,建一个阅读大厅。这样既方便干部群众,又节约了经费,何乐而不为?

四川凉山❘刘学强❘州纪委常委

I want to enoy the fresh air

英语书里有句“I enjoy the free air”,空气是免费的,但现在十面“霾”伏,谁还敢享受空气呢?看来今后大家都要为呼吸正常的空气埋单了!我所在的临平镇,早前为了繁荣经济,发动老百姓养甲鱼,我们学校附近就有好些人家都养甲鱼。考虑到节省成本,养殖户就用烧煤的方法给甲鱼取暖,我们有时课间都会看到远处升起一股股黑烟,那深黑色的烟直刺灰蒙蒙的天空,让人看了都心疼。大人们说原先本地只知道发展经济,没想过环境问题。我不明白:为什么要等到出了问题才来补救?订政策不能一开始就考虑周全吗?

杭州❘沈依杨❘运河中学初二

代表向民众学习

有次我到某县调研,刚巧县里开“两会”。我留意到有这样一块欢迎板,“向人民代表学习、致敬!”就问陪同的县委书记:“为什么要向人民代表学习?”书记不假思索地说:“代表们是选出来的优秀啊,当然应该学习!”我说:“他们是代表百姓的,应该向人民群众学习呀!”书记咂咂嘴,有点尴尬。

学习固然是相互的,但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只有放下身段向民众讨教,才能更好地履行使命。毛泽东早在1941年就说过,“和全党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志愿。”这话至今仍未过时,因为民众许多时候跑到前头去了,代表建言可不能光做落后分子的尾巴,你起码得跟上民众前进的脚步。

南京❘王思彤❘统计工作者

大爷大妈上课啦

2012年9月,我刚开始交换学习生涯。在里昂第三大学的19世纪法国史的课堂上,我惊讶地发现附近坐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他很认真地用纸笔记着笔记,并用一个老式录音机录下课程内容。初到法国的我还不能适应老师的讲课速度,无奈之下就向老爷爷求助,他很爽快地答应把笔记借给我复印,不过最好是等他重听录音将笔记补充完整之后。老爷爷说他也是来上学的;上学期自己有门课没通过,所以这学期要格外努力。

后来,我又在文学课上见到两位大叔、大妈,我不再感到奇怪。在法国,大学并非青年人的专属学习场所。任何渴望补充旧学新知的人,都可以选择一些学习项目走进课堂。多么希望中国的大学更加开放,课堂上再多几位大爷大妈!

广州❘赵小羽❘中山大学大四

走完最后一里路,有尊严!

几年前,母亲得了脑瘤,生命垂危。尽管我愿意竭尽全力来减轻她的痛苦、延长她的生命,但最终还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后来读到首都经贸大学程虹教授的译著《心灵的慰藉》,其序中提及:“我与《心灵的慰藉》的作者特丽·T·威廉斯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的经历。因为,在翻译此书的同时,我也在照顾身患癌症的老人,并陪伴她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这个过程持续了五年。所以,翻译《心灵的慰藉》,也使得我能面对残酷的现实,成为我本人心灵的慰藉。相比之下,《低吟的荒野》翻译得进度较快,因为,我是在拼命地译书,来填补痛失亲人的心灵空缺”,不禁心有戚戚:要是我们身边也有临终关怀服务,该多好。与朋友分享程教授这段文字以及我自己的不堪之痛,才发现和我有类似经历的人还真不少。

临终关怀旨在使垂危者以最小的痛苦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确保生命尊严和死亡品质。作为一种社会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这一事业在不少国家得到了大力发展,日本的平野国美医生还提出了“居家临终”:“因为比起医生的‘到最后都不放弃病人生命的延命治疗’,我更尊重‘病人想在家善终的愿望’”。但在高龄老人和“空巢”、“独居”、“失能”、“临终”老人日益增多的我国,尤其是当前常见的421式的家庭人口结构,加上沉重工作压力导致的分身乏术,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临终关怀显得非常必要。希望政府能把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纳入老年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之内,让临终者能够安详、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里路!

山西吕梁❘成锡锋❘副市长

网络编辑:刘之耘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