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最后一里路,有尊严!

希望政府能把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纳入老年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之内,让临终者能够安详、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里路!

责任编辑:史哲 陈斌 蔡军剑

几年前,母亲得了脑瘤,生命垂危。尽管我愿意竭尽全力来减轻她的痛苦、延长她的生命,但最终还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后来读到首都经贸大学程虹教授的译著《心灵的慰藉》,其序中提及:“我与《心灵的慰藉》的作者特丽•T•威廉斯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的经历。因为,在翻译此书的同时,我也在照顾身患癌症的老人,并陪伴她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这个过程持续了五年。所以,翻译《心灵的慰藉》,也使得我能面对残酷的现实,成为我本人心灵的慰藉。相比之下,《低吟的荒野》翻译得进度较快,因为,我是在拼命地译书,来填补痛失亲人的心灵空缺”,不禁心有戚戚:要是我们身边也有临终关怀服务,该多好。与朋友分享程教授这段文字以及我自己的不堪之痛,才发现和我有类似经历的人还真不少。

临终关怀旨在使垂危者以最小的痛苦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确保生命尊严和死亡品质。作为一种社会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这一事业在不少国家得到了大力发展,日本的平野国美医生还提出了“居家临终”:“因为比起医生的‘到最后都不放弃病人生命的延命治疗’,我更尊重‘病人想在家善终的愿望’”。但在高龄老人和“空巢”、“独居”、“失分身乏术,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临终关怀显得非常必要。希望政府能把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纳入老年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之内,让临终者能够安详、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里路!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